最近,一则微博消息引起网友围观,纷纷回忆起自己曾遇到过的好老师。原来,成都文理学院一位老师带伤拄着拐杖坚持为学生上课,被学生拍下照片发到网上,引来网友纷纷留言,“看着很心疼,但他是个好老师,为他点赞,为中国的好老师点赞!”据媒体报道,这位老师叫沈久辉,今年51岁。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沈久辉婉拒了,并淡淡地表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教师带伤上课是否值得鼓励暂且不论,但沈久辉的回应,平淡中见风骨。相信多年以后,当学生们回首往事,那个拄着拐杖屹立在讲台上的身影,会历久弥新。可能有人会感慨,为什么好老师总是别人家的?其实,好老师或许就在你身边,师生之情,很多时候只是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里,彼此缺少表达的机会罢了。
湖北鄂州汀祖镇神州小学二年级学生时依霖,有幸直接感受到了。两个月前,时依霖不慎摔断右腿,休养一个多月后,他想提前回校上课,可还是不能下地。于是,40岁的班主任戴元娇主动承担起照顾的任务。时依霖一周五天都住校,戴元娇每天要从宿舍背着他到课堂、去食堂、上厕所。这一背就是20多天。
倘若没有这次意外受伤,戴元娇和时依霖之间,可能会像世间无数普通师生一样,彼此很少有表达爱的机会。而那份爱呢?其实始终都在。
相比于对学生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关怀,老师对学生学业的帮助显然更为常见。在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90后年轻教师孙志君和“特殊试卷”的故事,最近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孙老师注意到,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男孩学习上总比其他同学慢一拍,阅读、写字存在困难。今年3月的一次语文小测验,孙老师专门印了一份特殊考卷,比普通考卷大一倍,结果那个男孩罕见地得到一个“优”。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男孩的成绩明显改善,人也变得更自信了。
“放大试卷”的教学创新,印证了孙老师的一个判断:一些孩子很可能是因为视知觉辨析能力较弱,造成读写障碍,影响了学习效果。借助媒体报道,“读写困难儿童”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孙老师的一次教学创新,不仅帮助自己的学生走出了学习困境,未来可能还会让无数“读写困难儿童”获益。
古今中外,师生良性互动的佳话很多,而一位好老师,总能传递给学生知识、品格和情怀。留学德国23年后带团队回国的山东大学教授张友明,他研发的生物医药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国内用得还很少,所以他就想带回国内,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贡献,“不光是我,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总还是有种家国情怀,总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情!”
相反,如果老师做了错误的示范,将带给学生巨大的负能量和心灵冲击。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曾是反贪局局长侯亮平的大学老师,正是在高老师的指引下,年轻的侯亮平树立了对法治的信仰。但多年以后,发现身居高位的昔日恩师日渐腐化堕落,即便已是人到中年的侯亮平,依然觉得难以承重。
或许并不是每一对师生都有深刻交集,但一位教师专业水平如何,人格操守如何,学生们心底里都有一杆秤。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敬业爱生的好老师,永远不乏学生爱戴;反之,即便一时得以在学生面前享有权威、高高在上,终归会遭到厌弃。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带给学生的影响之大,很多时候是师生双方一时都难以想象的。试想,如果鲁迅不曾遇到寿镜吾,丰子恺不曾遇到李叔同,魏巍不曾遇到蔡芸芝,他们的人生会怎样?过往不容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培育英才固然是教师人生中一大乐事,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一位好老师更是毕生幸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之荣、学生之幸。于学生而言,人生得一良师足矣;于教师而言,或许应时常扪心自省:堪称良师否?(杨国营)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