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科学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的热情。所有的方法也好,理念也罢,都是为这两点服务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终生学习者,对未知的问题总是保持好奇,同时对喜爱的东西能够有非常大的热情,大到足以支持孩子克服在追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具备这两点素质,这个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上了什么大学,考了多少分都不是重点。好奇心和热情,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
家长带着孩子在广东佛山科学馆馆内体验科学项目。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为什么科学启蒙对孩子来说这么重要
科学不是数理化!
在大部分人眼里,科学就是数理化生,是一些非常复杂的方程式和很难理解的概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一个个学科。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重视学科里面具体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乃至数学,但是至于科学本身是什么,却很少真正被教育过。
科学,来自人类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好奇。科学认知的基本模式是直到牛顿的时代才渐渐地建立起来的。在那之前,人们也在用神话、宗教等来尝试解释这个世界。因为人类的这种好奇,不断地想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才发展出科学。因此,希望孩子们的好奇心可以受到保护,让他们能一直保持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动力,孩子们就可以持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现在有一种误区——把科学等同于正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带给我们生活非常多的便利,也非常值得教给孩子。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科学不能解释的,很多领域是非科学的,同样有很高的价值,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有多元化的态度。
科学可证伪是什么意思?大家经常听说一个说法就是科学是可证伪和可重复的。“可证伪”就是能证明科学是错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可证伪性,是指针对一个科学理论,一定可以假设出来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如果不成立的话,那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如果某个理论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认为它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对待的。“可重复”是说,在相同的前提下,科学理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可重复性。基于科学的这两个特质,我们才能够应用科学的规律制造工具、发展技术和推测将来的情况。
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方式到底是怎样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里非常明确地指出,科学的认知方式有三个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
事实依据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之上,特别是定量的数字依据。科学领域内,一个理论是一定有事实去支持它的。不仅是数理化生,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及其他现代学科领域,都是通过实验取得数据,来证明理论。
逻辑关系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简单讲,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事实,能不能够支持你得出的结论。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人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在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的前提下,家长如果能够辅助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思维的第三个要素是critical thinking——审辩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核心是客观的怀疑态度。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进行critical thinking,各自独立思考事实是否支持理论、逻辑是否合理,有了新的事实发现,会去验证之前的理论,看看会不会证实或者推翻之前的结论,看结论里面有没有隐藏的假设(任何科学结论都有一定的前提假设和适用范围,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才逐渐建立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比宏伟的科学大厦。
观察到事实——用逻辑推出结论——批判性看待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寻找新的事实,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倾向于合作和听信他人,因此与我们的天性违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习得的。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也是家长进行科学启蒙的重点。
理想的科学教育是什么样子
科学教育为什么重要?
第一,孩子生活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能力不可或缺。哪些是对你有价值的,哪些是谣言,能一眼看穿的能力,对孩子们来说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