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基础到西北冠军
——宁夏灵武发展校园足球的两个秘诀
宁夏灵武,这个10年前还是校园足球零基础、足球师资奇缺的西北县级市,2015年被宁夏确定为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城市,在各级赛事中屡屡立功:
灵武一中足球一队今年夺得中国高中校园足球联赛西北冠军;灵武高中球队连续4年获得宁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初中球队连续2年获得宁夏校园足球联赛冠军……人们不禁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秘诀?
第一个秘诀是梯队建设。在中国教育报“校园足球神州行”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省份的校园足球没有梯队建设的意识。一些地方初一的学生招进来组个足球队,没一个小学时候受过足球训练,还有些地方小学足球课学过的东西,升入初中又重新来一遍。
而在灵武,全市41所中小学已建成校园足球队64支(其中女队19支),校园足球运动学生参与率近100%,有浓厚兴趣的达到30%,并已建成小学、初中、高中甲乙组联赛机制和校园足球队升降级机制,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足球梯队建设一条龙。实行足球特长生中考升学特殊政策,近年来凭借足球特长升入普高的学生每年在20人以上,通过足球考上大学的已有21人。球队不用担心断层,踢球学生的升学出口问题也得到解决。
2009年以来,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合并为教育体育局,解决了在许多地方体、教两部门合作不力的问题。再加上分管校园足球工作的教育体育局局长助理杨剑斌同时也是市足协的秘书长,常年抓足球工作,又在客观上将政府和社会的资源盘活利用。
第二个秘诀是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计划,实施足球“1122”计划和足球“清仓”行动。“11”是指学校一把手主抓足球、每所学校组建一流球队;“22”即实现两个目的,实施两项措施。两个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自信;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两项措施是确保经费投入,改善运动条件;执行足球课程计划,上好每周1节足球课,保证每周足球运动课余时间不低于2小时。
足球“清仓”行动是指拿出库存的所有足球,在课间、午休、放学后等时间让学生们踢、玩。杨剑斌说:“我们就是要把足球都扔到操场上给学生玩,不怕丢、不怕破,哪怕丢了,被人捡去,它还是在灵武的各个角落被人使用;如果破了,我们再修补、再补充。”
现在,在市里的枣博园等公园,每逢周末,都有孩子和成人踢足球的身影。校园的操场就更不必说,全市中小学塑胶操场已实现全覆盖,消灭了土操场,并且全部对外开放,不管是学生还是市民都可以进来锻炼,成人和学生踢友谊赛那都是“常有的事”。杨剑斌说,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经常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还保证社会球队“上球场的人必须是买了保险的”。
灵武的秘诀还有很多: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开展多种足球赛事、狠抓青少年足球精英训练营、打造足球文化,还得到了谈东方、杨涛等社会足球热心人士多年的扶持。但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灵武人对足球单纯的热爱和坚持。
负责足球工作的杨剑斌,从6岁开始踢球,到现在从未中断,只是最近脚受了伤才“消停消停”;灵武一中副校长马名炜今年已经53岁了,一上来就指着自己右边眉骨给记者看,“这儿,踢球缝了三针,但我就爱足球,我也是学霸,我还教出了很多学霸”;还有叶忠志、杜文海、足协成员等人的儿子,个个都是足球小将……
杨剑斌说:“我们灵武的足球,就是这么一代一代起来的。”(记者 唐琪 高毅哲 刘亦凡)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