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正在进行实训。
当下,“大国工匠”一词备受社会关注。“大国工匠”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宁夏提出“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培养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能够掌控现代化设备的技能人才,为实现宁夏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技之长改变命运
张安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生,来自国家贫困县隆德。入学前一家七口人,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父亲患有恶性黑色素肿瘤,生活十分困难。作为家中长子,他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术来摆脱家庭贫困。在学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张安全专业成绩名列前茅。2010年,毕业后进入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宁南山区移民供水工程,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在农田水利节水设备服务工作中,张安全发现在山区机电设备维修及销售是空白,于是和几名朋友成立了一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2013年,父母所在村搬迁到闽宁镇原隆村,他又牵头承包了村里中药材基地,带动同村百人就业致富。他坚信:有一技之长,比得过金山银山。他将妹妹和两个表弟也送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张安全说:“我用学校老师教授我的技能,带领我的乡亲们共同致富,不仅改变了命运,还造福家乡!”
“宁夏模式”走向全国
在我区,像张安全这样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从而改变命运的学生还有很多。为了鼓励中南部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到东部发达地区创业就业,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了山东、福建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站。我区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被教育部誉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介。2006年至今,宁夏赴东部地区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已超过9万人,其中来自中南部地区学生约为7.85万人,有近5万多名学生在当地就业创业。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扶贫办,宁夏教育厅、扶贫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闽宁职业教育协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闽宁职业院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这些政策将惠及更多的宁夏学子。
据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介绍,我区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建设了10所高职学院,其中3所建成为国家级骨干示范高职学院。全区20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有13所进入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比例在全国最高。同时,我区还规划建设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园区完成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5亿元,整合入住11所学校,在校生达到6.8万人,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我区高职院校能容纳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能容纳12万名以上学生。“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2008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1亿元,争取中央各类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累计安排我区10多亿元。
免费培训“两后生”
18岁的“两后生”曹宁波告诉记者,他来自隆德农村,之前既没有学上也找不到工作,非常迷茫,“现在我在银川大学滨河校区学技术,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今后就业也有了方向。”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银川大学滨河校区共接收了55名“两后生”,目前培训内容分为维修电工、幼儿教育、电子商务三种。“两后生”学员培训所需学费、住宿费(含卧具)和实习材料费按照每人6000元标准,由生源所在地的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等级证书的,按照自治区现行标准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员,由生源所在地的市、县扶贫、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再给予每人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
我区在2013年以省为单位在西部率先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每生每年2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学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2016年开始,固原市辖区学生实施“三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书本费并增加生活补助(其中住宿费800元、书本费400元、增加生活补助500元),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扩大到山区九县和其他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同时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构建起国家资助、扶贫资助和社会资助三大体系。自2007年以来,我区中职学生共有23万人次享受到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有3.5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雨露计划”每人每年1500元的补助;近1万名学生接受了燕宝基金等社会资助。通过各方努力,基本解决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解决学生“学得好”的问题,近三年,我区和天津市进行教师双向交流,天津派遣教师支宁、我区派遣教师到天津挂职锻炼。从去年开始,天津市财政出资,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每年为我区培养50名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改变我区教师结构问题。
紧随市场设置专业
特色专业的设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有力保证。我区特色专业的设立,实现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正助力我区职业教育向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珠宝行业的需求,2012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应运而生。经过4年专业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为了达到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建设目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主动适应宁夏区域经济建设与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宁夏的区域优势,依托宁夏塞上文化城有限公司作为西北宝玉石集散地的优势,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建设,采取“一个标准、两份合同、三历合一、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宝玉石技能鉴定专业学习的学生,通过从宝玉石设计、制作、鉴定、营销4个方面研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目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已向全区宝玉石企业输送百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我区全力打造能源化工、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清真食品、枸杞保鲜与加工等领域的国家级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目前,能源化工等9个专业实训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葡萄酒工程和羊绒加工两个实训中心即将启动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宁夏、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提供以上11个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技能鉴定。
责任编辑:强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