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的一天》报道了“悬崖村”的故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72户人家居住在1400多米的悬崖上。村里人要去山外,必须顺着悬崖攀爬17条藤梯,其中有两条长约100米,几近垂直。摄影师陈杰跟随村里孩子们上下学,体验了悬崖求学路的惊险与艰辛,并拍下了这张广为传播的照片。一年过去,陈杰两次回访,发现这里正逐步地、剧烈地发生着变化。(摄影/陈杰 编辑/徐松)
2016年8月,“悬崖村”开始使用钢管代替此前老旧“藤梯”。11月初,由1000多根钢管组成的新天梯建好。图为2016年11月,孩子们第一次攀爬着新天梯回到悬崖上的家。
2016年5月,学童中年纪最小的孩子陈木黑在爬垂直藤梯时,父亲陈古吉用一根背包绳系住陈木黑的腰,一路连提带拽。到了特别陡的地方,陈古吉会一手提绳,让儿子省点力气,跟上前面的哥哥姐姐。阿土勒尔村有15个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住校上学,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们会轮流接送。
2016年11月,放学路上,陈木黑攀爬新修好的天梯回家。他的腰间不见了“安全带”,只是父亲陈古吉还护卫在后。
2016年5月14日,陈古吉接儿女们放学回家。他的五个儿女都在山下的勒尔小学读书。
2017年6月,摄影师陈杰回到勒尔小学,为陈家五姐弟在学校宿舍拍下了这张合影。大姐陈心明(后右)带着妹妹陈日只、陈惹作、陈日莫,还有不到6岁的弟弟陈木黑住在同一个女生宿舍。同住的还有其他各年级同学,宿舍12张床,24名学生。目前,新教学楼在建,9月1日开学前,孩子们将搬进新宿舍楼,一人一床。
学校安排陈心明和弟弟陈木黑睡一张床,主要是为了方便姐姐照顾弟弟。图为早上起床,陈心明帮陈木黑穿衣服。
和去年相比,读四年级的陈心明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以往,勒尔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只设有一年级到四年级,这就意味着陈心明要从这里“毕业”,过完暑假便要转去乡里读五年级。而今年,勒尔小学在新建工程完工后,将增设五年级。这样,她就可以继续留在勒尔小学读五年级了。图为陈心明回答老师的提问。
中饭时间,陈木黑和学前班的同学享用一荤两素的套餐。阿土勒尔村的村民们习惯一日两餐,这也是大部分彝族村落的生活标配。然而勒尔小学给学生安排的是一日三餐,以此保证孩子们的营养需求。
2017年6月17日,父亲节前夕,陈心明带着妹妹和弟弟来到宿舍楼的刷卡电话前,给在山上的爸爸陈古吉打电话,提前庆祝父亲节。去年9月,为了便于孩子们和家人联系,中国电信为学校安装了3部电话,并给每个孩子发放了每月存有60分钟通话时间的IC卡。班级里安装了视频连线系统,孩子可以通过视频与家人或者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话。
现在,学校正在新建一座五层的钢结构教学楼,还要将原来的教学楼、学生宿舍进行综合改造。校长称,勒尔小学新建工程总投资1300多万元。下半年新学期开学,师生们将搬进新的教学楼;学生们将告别没有食堂、没地方洗澡的生活。
从学校出来,走路10多分钟便到了天梯。今年,“悬崖村”阿土勒尔村的钢梯有了进一步的优化——所有存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全部铺设了钢梯;阶梯数量从去年的1000多级增加到现在的2166级;钢梯的维护费用从100万的投资追加到300多万。不久,孩子们就要放暑假回家了,到时他们将通过这个安全的钢梯回到家中。
这是2016年5月,摄影师陈杰初次来“悬崖村”时拍摄的画面——村民坐在玉米秆堆上搜寻手机信号。当时,村里没有发射塔,全靠山下的微弱信号。
而2017年6月,陈古吉家里已经拥有了中国电信免费提供的视频电话。今年,4G光缆牵到了山顶的悬崖村,悬崖村告别了没有信号的时代。
图为2016年5月,陈古吉家为了款待客人精心准备菜肴。悬崖村不少人外出打工,但陈古吉家几个孩子正值学龄,上下山安全问题让他不敢出去打工,收入来源十分有限。然而,孩子们每人每年生活费需要大约2000元,这让陈古吉压力巨大。
修了天梯后,悬崖村路好走了,来访的人也多了,村民头脑也“活”了。陈古吉看好峡谷得天独厚的野蜜蜂资源,他联合另一户人家投资上万元,买了蜂桶,收了足有180多斤蜂蜜,经过推广,蜂蜜卖得一滴也不剩。今年村里通了网络,他的“悬崖村蜂蜜”因质量上乘,名气越来越大。目前,陈古吉正筹划再购置一批蜂桶扩大产量。
在过去一年里,许多目光投向了“悬崖村”和村下这片美丽的峡谷。游人来了,资源也来了。有人正在筹建“悬崖宾馆”,还有旅游公司帮助村里的年轻人组建登山协作队......悬崖村的巨变,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中国人的一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