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猴年,是我新婚后过的第一个春节。
按村里的讲究,我要领着媳妇一家一家走亲戚,走完了我家的,再走她家的。所以这年过得挺充实,挺忙碌,自然也过得很快。今日已是初五,所谓的“破五”,破吾是也。不能光响响鞭炮就算完了,而要破尽胸中怒气恶气怨气戾气,而怀感恩之心,拥抱这个世界!
在妻家已是第四天,深深为这里的原野苍茫所感染,为这里的空气清新而净化,为这里的民风淳朴而触动。宛若世外桃源一般,这里虽没有与外界隔绝,但是绝少现代工业气息、市侩思想,一派静谧天然的农业社会图景,果园气息更是浓厚。早晨起来,天又应景地下起了小雪,银装素裹,更为这里的景致增添了一份格外的美丽与神秘。
妻家是典型的农业家庭,岳父岳母堪当劳动模范。
豆腐坊、打料房、苹果库、猪圈、鸡舍、三轮车、打药机乃至小卖部等,一切乡间营生的东西应有尽有,也算让我开了一次眼界。虽然房屋土旧,家具过时,布置简单,但丝毫不能掩盖那股勤劳朴实而又自强不息的刚健之气!
庭院宽阔,植有好几种果树。夏天来时,枝叶繁茂,果子诱人,如今都是光秃秃的枝桠。杏树的枝干上挂满了丰收的玉米,金黄明亮;屋檐下的窗户边吊着成串的辣椒,红红火火。
院中有门处皆贴以“福”字,喻意五福临门。大门上则是传统的门神,右秦琼,左敬德,自然少不了红红的春联,“宅院吉祥进万家,门庭富贵聚百福”,横批“财源滚滚”。
住宅不远处,便是庄稼地。这里的小麦、玉米种植较少,以果树为主。据妻说这里的地从来不浇,全是靠天吃饭。成片的果园,以远近闻名、甘甜可口的苹果为主,其它核桃,枣,梨,柿子等也零星种植,因此地气候,环境,水土的缘故,所有果子都十分繁硕,味道也很好,为外地所争相购买。
村人喜食饸饹,流水席,一碗一碗地用汤汁浇好,端上来,不吃个三五碗,不让出门,热情好客可见一斑!酒量亦惊人,为我所佩服。开席前,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谓之看酒,按年龄排序,由小至大。我虽不能喝酒,这几天也勉为其难,喝了不少。饸饹味辣,不像我们那里,是盛好自调,而且我们那也不流行,一年吃不了几次。
最近几年,这里开始了新农村建设,一半左右的居民都搬进了新房。崭新的建筑,整齐的排列,明亮的窗户,新式的家具,光滑的瓷砖,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更有那赚了钱的,盖起了二层小洋楼,与外面的富裕人家已经没有了区别。
据妻弟说,这是他们村的第二次迁徙,第一次是从地下的窑洞搬出来,住到盖起的砖瓦房里,当时他们家算是第三家呢,如今已有30年了;第二次迁徙便是这次。
村里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不过在我看来,这里最洋气的不是一排排楼房、整齐的街道和宽阔的马路,而是房子外面墙壁上的绘画和书法。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黄牛耕地图》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说是县上包村的单位专门请艺术家来创作的。《黄牛耕地图》画了一头很大的黄牛,套着辕子,拉着犁铧,向前行走的样子,很贴合农村的劳动氛围,同时宣扬吃苦耐劳的黄牛精神。巧合的是这一幅图刚好画在一个叫牛哥家的旁边,可真是牛呀!
毛主席的词写的也是神采飞扬,大气磅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巧的是这一副字写在妻的亲戚家,虽然比我们大许多,但按辈分我们叫人家一声哥。这个哥也算是有知识的人,说他最佩服毛主席,更喜欢他的诗词,这一首《沁园春》写的实在太好了!
生活无处不在,艺术也无处不在。
我担心的并不是大家富不起来,而是富起来之后,把老祖宗的那些好东西都丢了,成了没有文化与传统的土豪。再过上几年几十年,大家的生活会更好,条件会更优越,但只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华文明才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值得代代相传,永远地继承发扬下去。
丙申破五,破的固然是陋习陈规,要求我们不断反省,与时俱进,其实更应该珍惜的是古意盎然、劝人良善、寓意美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黄土粒粒,裸露在外,预示这里是农村而非城市;鞭炮声声,辞旧迎新,爆炸过的红纸屑碎了一地;雪花纷飞,很快便将这红黄两色覆盖,白茫茫一片的世界,朴素纯洁,高雅美丽,飞雪迎春到,瑞雪兆丰年!
咸阳市三原县 李凯
陕西农村网五年庆典邀您“话真情”征文有奖啦!
陕西农村网五年庆典“情深似海 满怀感恩”征文细则及要求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