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习,是培养未来个性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环节,是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地方。目前在北京市官方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178家。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效益,70余家博物馆加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将成为一种学习方式。
博物馆是家庭在中小学生阶段最好的教育场所之一。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休息日多带孩子走进博物馆,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养成公共文明行为习惯。
图片 by Pexels
那么,到哪个博物馆去?我想这是很重要的。
小学生或学龄前多选择能够让他知道衣、食、住从哪来的博物馆,比如中国农业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院等;小学高年级选择衣、食、住、行是怎么来的博物馆;初中应该选择能够解释为什么从这来、将来到哪去的博物内容,比如首都博物馆、茶叶博物馆、蜜蜂博物馆、铁道博物馆等;高年级的孩子可选“衣食住行还能以什么方式来”的博物馆去观看、探究,比如中国科技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等。
以什么方式去博物馆更重要,这是目前家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共同观看欣赏文物藏品,从孩子的年龄层面共同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与观点。
家长是孩子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老师,家长首先示范和人轻声交流,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慢慢参观与欣赏;观看展品最好蹲下来,眼睛与孩子同等高度和孩子一起观赏文物;在近距离接触文物时,家长首先不要触碰文物和触摸展柜,并要求孩子同样做到,养成珍爱文物的意识和习惯。
让孩子借助工具观察和欣赏文物与藏品,是让孩子产生乐趣较好的方法。家长可以利用望远镜、放大镜或照相机示范给孩子,同时协助孩子使用工具仔细观察,细节更能让孩子获取观察的乐趣。
图片 by tunaolger
培养孩子主动记录的习惯,可以对文物采用文字、绘画、照相等手段进行记录。一般低年级的学生使用绘画加文字注释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可利用摄影和文字结合的方法进行。高年级的学生对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加深了解。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学会把观察和欣赏文物藏品的乐趣和别的朋友分享。
要养成有目标的学习方式。家长要协同孩子确定适合的目标,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定要有具体显现的物化形式,这一点非常重要。成果呈现形式可以是一段感想,可以是连环画,可以是摄影作品,可以是研究报告等等。
家长要做孩子最好的听众和朋友。学会用身教的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同孩子一起聆听讲解,要鼓励孩子与家长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对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运用发散思维路径有依据地猜测,尝试用比较观察结果的方法来解释猜测,学习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研究资料来探究对猜测的解释,鼓励孩子不断尝试从自己和他人、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研究文物背后的故事。
总之,走进博物馆的学习方式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这是培养未来个性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环节,是孩子寻找生活目标、生活方式、职业理想的重要家庭教育方式。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