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技能选手取得了15金7银8铜12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其中,北京市4所技工院校选拔训练的7个项目选手全部获奖,获得2金1银2铜2优胜奖。近日,北京市在对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奖牌获得者予以重奖的同时,还针对促进选手获奖的相关个人和培养单位出台了配套的激励政策,对获奖选手、技术指导专家和培养出获奖选手的国家实训基地给予相应奖励;对获奖项目专家和教练组长颁发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前三名获奖项目专家和教练组长,可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
眼下,按绩效兑现奖惩早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念,因此,对特殊紧缺人才给予重奖,确实算不上什么特别的新闻。然而,北京市此次出台的奖励政策却意外地引发了很多关注和网上网下的热议,不由得让人对此番政策刮目相看。细揣相关条款,北京市的奖励政策至少呈现了四大亮点。
突破了“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的传统思维。早在几年以前,我国社会对技能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技能人才的激励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奖励额度上轻易不会“放卫星”。正因如此,重金奖励便成那一特定历史阶段鼓励年轻人技能成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唤醒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奖金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其激励作用也在日益弱化,所以,包括职场规划、能力认定和身份显现、安居乐业等在内的“一揽子”奖励政策,成为技能人才的最爱。北京市的这一政策较好地契合了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传递了重视团队合作的积极信号。曾几何时,在许多地方出台的对于技能人才的奖励政策中,大多把闪光灯下的获奖选手当成众星捧月的对象,而对于在舞台背后默默奉献的导师却鲜有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为人作嫁衣者的积极性,进而间接影响到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北京的政策关注到了团队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获奖项目的专家和教练组长也列入奖励范围,这一政策创新所传递的积极信号必将在全国起到较好的样本示范作用。
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多方发力。众所周知,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适应职业能力迁移的跨界合作已成趋势,绝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所能胜任,必须历经严格、严谨、规范的专门训练,需要政企合作、校企合作、行业联手等各种形式的多方联合发力。正因如此,国家和各地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打造“摇篮”。本着“有功受禄”的原则,对此类实训基地给予奖励,既合乎情理,又是民心所向,其正面激励作用必然会超出预期。
通过制度引导为职业教育积聚人才。细读北京市的奖励政策,我们会发现,许多奖励条款都附有相应的前提条件,比如“获奖选手毕业后进入该市学校的”“凡被该市相关单位所接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的”“毕业后进入该市企业的”等等。显然,如果满足不了这一条件,这些人才就无法享受相关政策的奖励。这一条件设置的背后,无疑是对特殊人才的珍惜,和对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其政策设计的远见和政策导向的智慧显而易见。
总的来看,重视技能人才奖励政策的配套设计,远比单纯、一味加大奖励“力度”来得更科学、更有效,对于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举足轻重。
(作者系浙江永嘉学院教授、副院长 王寿斌)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