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曝出,湖北一所艺术职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将于2017年“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
消息传出,网络哗然,网友们称之为“奇葩专业”。还有人却扒出,小龙虾绝非唯一的“奇葩专业”,类似的专业还有“高尔夫管理”“殡葬管理”“彩票研究”等,国外奇葩专业也不少,如“惊悚电影研究”“灵学”等专业。
奇葩专业真的奇葩吗?这些专业开设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又是否符合教育的原则?
●正方
顺应市场需求
是职业教育本分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大学正在进行结构化改革。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中国数百所大学逐步转为职业技术学院,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这不是中国大学的堕落,恰恰相反,这是中国大学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之举。
大学设置的专业或者开设的课程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大学毕业生就没有就业岗位,大学的价值就会下降。部分大学强调综合性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文明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有部分大学强化技术教育,培养专门人才,这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北省潜江市艺术职业学院针对当地小龙虾产业培养专门的合格人才,这本来是实现教育突围的重要举措,没想到引来一片斥责之声。批评者认为,如果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产业不复存在,湖北潜江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该何去何从呢?这样的问题令人哑然失笑。之所以培养小龙虾专门人才,就是为了适应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当地小龙虾产业逐渐衰落,那么,只能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合格。即使当地的小龙虾产业不复存在,只要具备专业技能,那么,完全可以到其他地方从事小龙虾的养殖管理工作。甚至,不排除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长期研究小龙虾,成为培养小龙虾的专家,成为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也不能排除湖北潜江市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小龙虾生产销售过程中总结出规律,并且在商业发展模式方面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成为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无论是成为科学家还是成为企业家,我们都应当击节赞赏。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这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学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取得的成果。不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不了解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只是进行形而上学的讨论和批判,那么,这样的分析和批判不值一提。
所以,衷心希望这所职业学院在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优异成绩,也衷心地希望其他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过程中走自己的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特色专业,使学生真正接受到科学技术教育。坦率地说,教育部在职业技术学院转化方面应当加大力度,将更多综合类的大学改造成为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大学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中国是否需要综合类的大学,回答是肯定的;中国是否需要职业技术学院,回答同样是肯定的。综合类的大学必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人类未知领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攀登高峰。同时,国家也应当将大量教育资源用于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发展,让全国各地职业技术学院真正成为创新的重要基地,让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真正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反方
小龙虾有专业
大龙虾怎么办
陈及(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小龙虾专业,即便是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专科院校,也“过于专业”了。为什么这个“过于专业”要打引号,它的面确实非常窄,只针对小龙虾,但从它的设置上看,它所设置的招生目录“烹调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市场营销”其实不是小龙虾独有的,它和其他餐饮行业的道理是共通的,是小龙虾还是大龙虾,还是皮皮虾,没有太大的区别。
专业过窄的问题在于,它的社会适应性会变得非常差,即便是“校企合作”,但不代表企业会永远雇用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一旦失业,他们怎么办?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和当前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即使如此,也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可能有人觉得,既然是职业教育,当然职业方向越明确越好,越专业越好,这个道理是对的,但并不能说明,小龙虾专业就符合教育规律。一般来说,专科的技能教育,培养技术员也好、技术工人也好,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性,而适应性恰恰表现在普遍的技能知识等方面,并不是越窄越好,过窄的代价往往是牺牲适应性。
同时,一个专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论是知识体系的方面,还是具体的技能,都需要摸索和积累的过程,这个专业才能慢慢成熟起来。但从小龙虾专业的设置来看,显然没有自身的积累的沉淀。所以,它依然难以避免地要遇到适应性的问题,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学生未来失业了,小龙虾也不流行了,他们还能做什么?不考虑这个问题,这个专业的设置就会显得有些草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葩专业,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为了打开自身的知名度,比如有企业愿意合作,或者还有行政需求的因素等,所以才会出现这么精确、精准的专业。显得过于功利,过于注重短期利益。
教育,即便是职业教育,也应该有长远的眼光,为专业的发展考虑也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考虑也好,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
奇葩专业不止小龙虾,过去有,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但我想,终归一点,这样的专业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好的现象,如果这样的专业太多,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
那么,成熟的职业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确实有很多针对特定领域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但成熟的专业,一般是针对稳定性比较强,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工种,比如烹饪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再比如制造业中的一些工作。反过来,那些今天有明天消失的行业,谁也不敢轻易地进入,如果明天小龙虾不流行了,没人吃了,也就意味着前期庞大的投入打了水漂,对企业、对学校、对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这个代价会很沉重。
所以我反对过于具体、过于急切、过于狭窄的专业,一旦市场不好,怎么办?这不是危言耸听,流行的东西往往很难长久,像一个人一辈子那么长,当潮流过去,留下的要面对的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小龙虾有专业,那么大龙虾是不是也可以有?别的食材呢?这么命名的结果就是,专业会无限多,但教给学生的却只有那么一些东西。这样的专业,如果出现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校长可能要被笑死,人们可能会问他,小龙虾有了专业,什么时候再开大龙虾专业?所以我想可能还需要观念更加开放,对教育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有真正长期稳定、适应性强的职业教育。
●主持人说
蓝领不是终身制
当工业化来临时,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的工厂,最需要的不是资金,也不是市场,而是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工业化把农民变成了工人,但却没办法制造有一定文化基础、科学素养的技工,要把原本目不识丁的农民,变成会看说明书、会操作甚至会简单保养和修理机械的工人,唯教育有此本领,尤其是职业教育。
但现代之后,局面开始变化,研究者指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萎缩,因为人们发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的状况,不仅是给“差生”受教育的机会,实际上还是一种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普通教育中的学生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却往往成了“终止性”的教育——没有深造的途径了。所以教科文组织重新定义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开放和灵活的教育机构”“允许个人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改进生活质量”。
“职业教育培养蓝领”,但蓝领不是终身制,职业教育不是为企业服务的,也不是为市场服务的,而是为人服务的。即便目前还不能提供更高的专业教育,但至少应该给学生一个更坚实和广泛的基础,让他们可以有更多选择,可以升级自己的人生。问题在于,“小龙虾”究竟该怎么升级?怎么才能升级成“大龙虾”?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