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孙乐 记者 王宏海)雪后的子长县在阳光的映衬下愈发干净漂亮,天气也异常寒冷。但凌冽的寒风却挡不住喜全麻花作坊里大家的生产热情。该作坊的负责人黄喜全一边在操作间内制作麻花,一边叮嘱员工及时给县城的客户送货:“不管给哪个商店送货,一定要记得给人家把票开上。”
黄喜全口中所说的“票”,就是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县食品加工小作坊中推行的“一票通”。这是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在全省率先积极探索的一个新举措,该举措的实施,有效破解了子长县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难题。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食药监工作人员我们责任重大。只有把工作做好、做细,让百姓吃得放心,我们也才能安心。”面对记者的采访,子长县食药监局党组书记武占斌言语平实。
“一票通”让商家放心群众安心
“‘一票通’帮我们这些个体户解决了许多食品安全上的大问题。比如像我在进货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票,那这个商家的东西我就不会采购,因为他的商品没有通过食药监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监管,质量上我不放心。”在子长县经营延安香肉夹饼的张卫雄翻着他进货用的“一票通”,向记者介绍着“一票通”为他带来的便捷。
武占斌介绍,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14年11月起,在全县全面推行“一票通”制度。“一票通”就是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证和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购货者名称、购货时间等内容以正反方式印制,合二为一,形成同一多联票据,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销售食品时必须向购货者出具的销售凭证。食品采购者只要能够索取“一票通”,即可达到索证索票的双重目的,确保小作坊产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查。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对无法提供“一票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进入市场。
在该县人人家时代购物广场食品超市内,不论是食品、商品的按类分区,还是各类索证索票均在超市内明显的地方张贴出来,让顾客一目了然,心中有底。而在各类采购商品的“一票通”票据中,不论是食品生产企业和购货单位的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规格、数量、单价、金额,还是交货人、生产企业公章及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收货人等内容都详细登记在内。票据的背面还附着小作坊的营业执照和审查登记证的复印件。
“自从‘一票通’开始实行之后,各类产品信息登记更全了,也省了很多事,而且简化了索证索票的手续,我们经营者觉得放心,顾客前来采购商品的时候也觉得放心。”人人家时代购物广场食品超市店长王淳介绍。以前追溯要查很多数据才能查到根源,现在超市销售的每批产品均可通过“一票通”台账逆向追查到生产企业。“如果从有问题的批次中查到供货商,不管是超市还是其他商家,以后肯定也不会从这个企业进货了。”
“我们通过‘一票通’来保证正规的作坊有生存空间,让黑作坊没有市场,逐渐把不合格的作坊变成各方面都完善的作坊,这就是一票制的作用,同时也让群众吃得安全、放心。”该县食药监局局长李彬林坦言。
子长县强力推行“一票通”制度的落实,通过对压缩未取得审查登记证的小作坊的市场销售空间,以市场监管倒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合法经营,迫使食品加工黑作坊及食品“游击”供货摊贩失去市场空间,进而逐步遭到淘汰,维护守法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网格化让监管没有盲区
子长县总人口27.3万人,县域内有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小饭桌、小餐饮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64家,数量多、分布广。这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上的难题,也是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面对食药监管量大面宽而执法人员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子长县积极探索推行“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切实夯实各级监管责任。该县按照层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原则,出台了《子长县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把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片、12个二级责任片和48个三级责任片,制定监管网络图,分户到人,逐级夯实片区人员的监管责任。一级监管责任人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局长为总负责人,具体责任人为副局长、纪检监察员、食安办副主任和监察大队大队长;二级监管责任人为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2名副大队长和10名镇食药监管所所长;三级监管员为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和镇监管所的48名执法人员。对交叉重叠区域和模糊地段,由一级或二级监管责任人通过会议研究决定,指定相邻网格监管人员监管,并在全县358个行政村均聘用了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和空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位于子长县瓦窑堡镇高家枣林村的康昕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着为该县3所小学5500多名师生供应午餐的责任。如此庞大的餐饮供应,首当其冲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为此,该县食药监局在康昕食品公司设立了驻厂监督员办公室,配备两名工作人员,秦牧便是其中一名。他告诉记者,他每天和另外一名监管员对该公司原料采购索证索票、从业人员管理情况,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场所规范情况,以及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督检查,并对原料进行检验,以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农村是食品安全的盲区,我们通过网格化监管,划分片区,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了盲区有人监管,再偏远的地方我们都能覆盖到。全部摸底,找出问题,并重点对有问题的商家进行定期巡查,确保食品监管没有盲区。”谈到网格化监管模式时,武占斌自豪的说道。
春风化雨的人性化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的目的是让百姓吃得安全,是让商贩们能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监管不能让商贩们丢了饭碗,不能和商贩们变成‘仇人’,要春风化雨地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严格监管的目的是让生产者经营更加规范,让百姓吃得更放心,因此在监管过程中,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是最重要的。”李彬林认真地说道。
“我的店在子长开了6年了,从来没有和我们县上食药监局这些干部发生过什么不开心的事,他们不会为难我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干部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都很耐心地和我们沟通,所以我们也愿意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吃得更好,让我们过得更好。你看网上那些商贩和执法者吵架打架的情况,在我们这里根本不会发生。”延安香肉夹饼店老板张卫雄说道。
“我们在群众教育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群众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理解支持我们了,我们工作就好做多了。不合格食品的生存空间就小多了。”武占斌告诉记者,“我们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校园、进农村,讲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辨识技能,让假货、劣质商品没有市场,假货没有市场了,正规企业生产的东西就有市场了,这样百姓得到了安全,市场也变得安全有序。”
“小商贩、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我们一直奉行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式,我们不能等商户们出事了再去罚他,关停他,提前做好宣传教育,提前教他如何生产出安全的食品,这才是我们食药监的工作的要义。”李斌林坦言。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