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瞄准突出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 - 区县新闻 - 新西部教育网

延长县:瞄准突出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

日期:2017-03-28 10:21:29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

安沟镇岔口村引水工程建成.

  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7032户14038人,下降到2017年初167户321人。

  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下降到2017年的0.26%。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王晓明 朱怡旗 记者 王宏海)数字见证奇迹,数字最具说服力。过去两年,延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609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6个,推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六大扶贫措施”、“五大工作机制”,以及要着力做好的“十项重要工作”,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

包扶干部进村入户讲解脱贫政策.

  今年的省市扶贫会议,把延长县确定为2017年提前脱贫县。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走完脱贫攻坚这最后“一公里”,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延长县立足当前,瞄准突出问题,向靶心发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同时该县立足长远,做大做强产业基础,确保带动贫困户发展长远产业,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提升全县产业化水平,防止“短期脱贫”

  延长县始终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和主要抓手,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落实脱贫攻坚措施。经过多年扶贫摸索,该县积极探索出了“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园区+贫困户”“金融扶持+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互联网+贫困户”5种扶贫模式,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

县长曹林虎看望贫困户.

  交口镇贺家川村村民高世雄早年在外打工时受了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刚开始回到村里开始种植玉米,一年下来收入微薄,属村里典型的贫困户,生活过的很拮据,可自从发展起了苹果产业后,他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从2006年开始,延长县在人、财、物上对苹果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延长县共种植苹果32.5万亩。10年间,苹果产量从6.4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3.2万吨;苹果产值由当初的0.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9.23亿元。2015年全县6000人实现脱贫,其中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脱贫的有3420人。同样作为发展养殖产业的交口镇下吕家塬村贫困户常有雄,今年5月从二海家禽散养专业合作社免费领回了50只蛋鸡,合作社利用县上给老常的3000元扶贫资金为他建起了鸡舍,技术上进行指导,所产的土鸡蛋上门回收。常有雄半年时间就收入了3000元。二海养殖合作社免费给他建了鸡舍,送了50只鸡,并负责鸡蛋打码、回收,送往合作社进行统一装箱销售。

\

贺家沟移民新村一角.

  在延长县交口镇刘家河川道,养蘑菇不仅成为贫困户致富增收的途径,也成为了该县的特色产业。 2015年,由政府出资建棚,180户贫困户分别获得了600至650个菌棒,这些菌棒由政府购买、合作社(企业)负责生产。政府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免费为农民作技术指导,农民只负责培养就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刘家河便民服务中心支部书记李伟军说,现在不仅贫困户,一些非贫困户也开始种蘑菇,蘑菇的市场很好,群众种蘑菇的热情很高。一个菌棒的价格是5块多,只要条件适合,一个月就能出蘑菇,一个菌棒可以出4到5茬,单个菌棒一茬能有5块多的利润,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除了建设拱棚种植,农民利用空置的窑洞和平房也可以种植。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是当前延长县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全县有81家企业(合作社)与5000多户贫困对象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延长县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一些脱贫户收入水平还不高,也不稳定,持续增收基础还不牢靠,一些产业属于应急短平快项目,产业化水平较低。只有全县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贫困户长远脱贫才有保障。

\

黑家堡镇瓦村大棚产业.

  今年初,延长县制定了《延长县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推进有机农特产品基地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奖补办法》,就是要发挥优势,突显特色,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根据该《方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该县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到2020年,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力争建成有机农特产品基地县,并且形成了苹果、蔬菜、畜禽、饲草、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业七大产业布局,建立新型农业经营、安全保障、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经营、职业农民培育和科技为支撑的六大体系。

  据了解,延长县2015年以来,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将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形成了“塬区苹果、川道棚栽、沿黄特色、全县养殖”的农业产业布局,截止2016年底,该县已建成“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73个,市级示范村3个。

  延长县今年将再建5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个“一乡一业”专业镇。县财政每年列支、筹资不低于4000万元资金,给“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只要我们的农业产业化目标实现,产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我坚信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会圆满成功,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红火!”该县县长曹林虎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移民搬迁“斩断穷根”

  正午时分,延长县黑家堡镇贺家沟村正沐浴在阳光中,村民贺金平坐在贺家沟新村新修葺的台阶上,背靠着即将入住的新居,一张乐呵呵的笑脸没掩饰住心里的美滋滋。一排排漂亮的新居铺撒在蓝天映照下的塬上,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屋顶,以及周围种植的常青树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美景。

  黑家堡镇贺家沟新村始建于2015年初,共建有新房234间,今年初117户村民已顺利安迁入住。新村都是平房,房内水电齐全,通讯光缆、有线电视入户,生活更加方便了。在贺金平看来,村子从山下的山沟里搬到五里外的塬上,是一件幸福的事。原先的贺家沟是沟道村,属于窄沟陡坡地段,易发生自然灾害,全村共169户511人,村民居住分散,一些村民住在山梁上,一些住在沟底,道路蜿蜒曲折。“雨雪天,别说出村,就连去一趟村委会都是难事。”贺金平告诉记者。到了雨季,村民不仅要担心依山而建的土坯窑洞倒塌,还害怕泥石流等灾害来袭,村民们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时光退回到2013年,当时延安遭受了持续强降雨,许多人的生命财产饱受威胁。2013年的自然灾害后,这个村子成为了镇政府不得不牵挂的地方之一。经过县、镇政府的多次调研,2015年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整村搬迁的方案,决定将村子搬迁到塬上。政府统一平整土地、统一规划,村民分户自建,政府以户为标准每户补贴22500元,村民每户分两间房。

  现在的新村,正是挨着塬上的苹果树建立起来的,村民打理果园更方便。从土坯窑洞跨越到移民新村,扶贫带来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今年的2月14日,村民贺世俊大儿子在新村里举行婚礼。在新房里,铺了地板,加装了地暖,各类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搬新房,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许多城里人都羡慕……祖辈们想都没敢想过的,美梦竟然成了真!”贺世俊认真地说着。

  在延长县,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大事。2015年以来,延长县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办起了“幸福苑”。对于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安置户,实现就近就地安置。一方面减少了建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实现了贫困户离村不离乡,方便回村探亲和在村亲友拜访,不仅生活问题解决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在黑家堡镇瓦村“幸福苑”。穿过延河水缓缓流淌而过的石桥,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一座白色院落在早春的灰黑色调里显得格外通透明亮。钢材质地的大门上镶着“幸福苑”三个红色大字,6孔洁白如雪的窑洞前,火红的灯笼随风摇摆着很是好看。瓦村“幸福苑”是2015年4月由瓦村小学改造修建的单人户安置点,共安置了6户贫困户,其中,有1户留守老人,5户贫困户,于2016年11月份免费入住。县扶贫局联系广电局免费给安装了电视;黑家堡镇政府给贫困户买了沙发、床、灶具、衣柜、橱柜等家具,并在贫困户入住时给他们买了米面油。

  “以前住的是土窑洞,2013年一场暴雨把房子毁了,就临时住进了彩钢房。现在不仅能免费住,还有了新家具,换了新电视,用水、看病都很方便,这辈子还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住在安沟镇原阿青村村民胡天耀今年68岁了,直到现在他还感慨:“这要在以前,年龄再大也要下地干活,根本享受不上这么好的生活。”

  安沟镇“幸福苑”安置点位于安沟镇政府驻地,由原安沟镇敬老院维修改造而成。共有窑洞18孔、平房4间,总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用于全镇22户单人贫困户集中安置,水电畅通,公共厨房、洗衣间、公厕、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目前,已入住5户,剩余17户将于3月中旬前完成搬迁。安置点由镇政府代为管理,并配备2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专门为搬迁群众在水电暖、环境卫生及可代办事项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舒心、顺心。

  延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明告诉记者,下一步,延长县将充分利用其他乡镇闲置的学校、养老院、文化站、财政所等资源,通过维修改造成“幸福苑”,解决他们吃饭、住宿和生活交流的问题,让贫困户老有所养。目前全县还有167户未脱贫,主要是因为安全住房问题没有解决,今年会全部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会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兜底户收入达到脱贫标准,保障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好照料举措和集中安养工作,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

  “民生基建” 补齐短板

  在脱贫攻坚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延长的贫穷,是长期的积累叠加造成的,突出反映在基础设施的落后上。县上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性工程来对待,大力推进水、电、路、气、环境建设,努力打破这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安沟镇高家川村和岔口村,七八台打井设备正在同时运行,其中有一口水井已经出水了。为解决贫困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县政府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制定出台了贫困群众安全饮水方案和补助办法,确保贫困村村民在6月底前吃上“放心”水。

  村民苏凤玲也是第一次在家门口吃上了干净放心的井水。她告诉记者,以前刚住下的时候没有水井,就要自己担或者三轮车拉。担一回水就得半个钟头才能上来。

\

延长卫东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蘑菇大棚.

  高家川村位于沟道,以前用水依靠肩挑手提,自从成为水源保护地后,为确保水质不因村民饮食起居而污染,全村人搬到了距离水源地较远的地方居住,吃水要到沟里去挑,很不方便。今年,安沟镇为彻底解决高家川和岔口两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每口水井补助万元,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放心”水。

  今年,延长县将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出台专项扶持补助政策,承担全县102个行政村,264个自然村的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共涉及总人口38416人。截止目前,全县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共落实机井1149眼和54处集中供水工程。总投资2047万。

  县政府还认真对照贫困村退出7项指标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确定的项目为支撑,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在6月底前还将完成新建卫生室23个,通柏油路一处,自然村道路砂石化46处,集中供水工程54处,易地移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799户9402人,确保完成贫困退出各项指标任务。并完善所有贫困村公厕、垃圾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五通、六有、五达标、一稳定”标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大工程”,“延马路”、“沿黄公路”和“榆蓝高速”的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大力进行 的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正在实现经济与人文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了脱贫摘帽,延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明确的“作战图”、时间表、路线图,按轻重缓急辩证“下药”,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易地搬迁脱贫工程、教育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技能培训脱贫工程、保障兜低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社会帮扶脱贫工程。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监督脱贫任务落实,确保全县7032户14038人在2017年全部脱贫,引导全县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