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通讯员 窦可军)“农村有能人,有的人想法多,有的人敢尝试,有的人是既有想法又敢尝试,何建民就是这样一个人。”黄龙县石堡镇红石崖社区副主任曹宇边开车,边介绍着惠民核桃加工厂创始人何建民。
山,层层叠叠。路,缠缠绕绕。飘带一样的山路一侧是略泛红色的崖石,一侧是长满灌木的沟壑。车子下到沟底,狭窄的川道,错落有致的安插着几户农家院落。山坡上,全是被誉为“铁杆庄稼”的核桃园。“惠民核桃加工厂”就坐落在这些核桃园下,距离红石崖社区所在地约一公里处。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从2009年起,红石崖的群众陆续从种玉米转型为发展核桃园。理念超前的何建民不甘落后,就开始谋划着建一个核桃加工厂。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的机械化,流水线作业,这期间,何建民注定要经历一场一个创业人的艰难历程。
老何的厂子经历了一场“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过程,由于缺乏经营经验,2014年前,他收回四十万吨核桃,每吨赔一万。几年下来,背了三十万的账务。何建民是善于将想法变为现实的人。但作为一个农民,思维和视野还不够开阔。2014年之前,老何是个人单打独斗,由于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的问题,厂子几乎快成了一个空壳子了。当地群众调侃他说:“看着像老板,抽的是窄板。”厂子究竟能办下去吗?他迷茫了。
“2014年春,我就要打退堂鼓了,因为之前一直亏损。社区主任陈俊峰找到我说,老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帮你。”
当年春天,陈俊峰找到老何,促膝长谈后,帮老何诊断出问题所在。首先要让他重新树立起信心,其次要让他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再次,就是帮他解决资金问题。于是,陈俊峰帮助老何重新注册加工厂为合作社,联系县农业局,提供专家技术支撑,派技术员来指导生产加工的程序。
资金短缺了,陈俊峰又跑前跑后,帮厂子联系到49户民间贷款,更新了全套设备,包括渭北第一台速溶式脱皮机,烘干炉,核桃破壳机等等。陈俊峰了解到老何的妻子是残疾人,老何的厂子长期雇用多名残疾人做工。于是,他整理材料,辗转奔波,把惠民核桃加工厂申请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帮助老何整合了8万元的扶贫资金。
老何把厂子办成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有了社区的引领,老何的信心又被鼓舞起来了,他再次通过借贷,还了一部分债务。同时,他决定,不能保守性经营,一定要扩展性经营,打开市场。
“人心比赚钱重要的多”,这是老何的切身体验。在社区的帮助下,厂子逐渐走向正规化。他一直以比市场价低0.3到0.5的价钱为贫困户烘干核桃,与红石崖、渠佐等村的贫困户签订定向协议,以0.3元每斤的低价帮他们烘干核桃并负责销售,每年,老何都会请来县上的技术员,指导贫困户管理核桃以及收核桃的技术。
社区帮老何制定了“支部+合作社+残疾人+精准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定期组织合作社社员和残疾人家庭成员进行苗木繁育技术指导,开展生产营销培训,提供核桃职业技能传授,技术指导等配套服务,建设集核桃苗木繁育,核桃建园,核桃食品加工为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加经济收入,过上小康生活。
“我们村有49户种植户为我厂订单式种植户,统一培训和管理,并带动118户核桃种植户提高核桃种植技术。”老何说。
据悉,惠民核桃加工厂坚持将就业培训和扶贫相结合,该基地已安置残疾人就业12人,底薪1500,月收入2000左右。并辐射周边残疾人发展核桃产业22户。2016年,该基地被评为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近日,黄龙县职业中学与惠民核桃加工厂在红石崖社区联手成立了农民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为合作社培训有关核桃园管理和核桃产品深加工的技能。
赢得群众的信赖,老何向大市场进军
虽然当时他资金短缺,但是几年来的诚信经营,使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村里人见到他就问:“老何,今年还收核桃吗?”老何说:“收!问题是资金周转不大好。”村里人都说:“我们还不信你吗?你先来拉核桃,等你收回成本,再给我们付钱。”这些话,让老何心里暖乎乎的。也让他深知,拢人心比赚钱更重要。
有一件事,最让老何难忘。村里有一户人家,孤儿寡母,今年也收了不少核桃,老何不好意思赊她家的帐,想着如果外来的客商购买,可以付她现金,所以就没去她家去拉核桃。没想到她却打电话说:“别人家的核桃你都拉走了,为什么单单留我一家的?怕我问你要钱吗?”老何只好去她家拉了核桃,不过,老何左思右想觉得应该立刻付钱给她,所以就问朋友借了三万元,提前把她家的货款支付了。
设备先进了,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升了。社区帮老何制定了“分类定级式销”售模式,就是优先销售最好的产品,剩余的核桃在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老何善于创新,在产品多样性上下功夫,开发研制出了椒盐核桃、琥珀核桃、散装果仁等新产品。
带着浓浓的乡情,老何开始了跑市场。全国各地,不知跑了多少路。“宁可跪着走,也不坐着等。”老何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河南南阳有了直销店,湖北十堰,包括西安都有了直销店……在每年一度的糖酒会上,老何的产品受到市场青睐,销售一空,价钱也非常理想。
事业渐渐有了起色,老何也积累了经验,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玉米革命,老何成了社区领军人物
如今老何,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有了自己的团队,厂子固定员工20余人,都是当地贫困户。跟着老何干,腰杆也挺起来了,像红石崖的张进宝,枣林子的张宝成现在都翻新了住房,还买了私家车呢。
2017年,黄龙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注重核桃、中蜂、苹果和大闸蟹、七彩山鸡、花卉苗木等产业提质增效、品牌创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科学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将重点做好“三抓一去一促”工作,即: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苹果产业抓规模,玉米产业去产能,做好特色养殖促旅游。
在这场“玉米革命”中,红石崖社区的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就是以“惠民核桃加工厂”为抓手,以大田蔬菜为辅助,进一步提高全社区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形成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核桃产业链。
红石崖社区共辖3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396户1176人,耕地总面积14636亩,截止2016年底,社区新品种核桃共建园10993亩,年产值993.6万元,占全社区产业的75 %以上。社区境内共有烘干炉31座,自助回风炉38个,年烘烤能力1500吨。
社区调研后,认为抓加工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增收。于是,找到支部和合作社商量此事。老何负责落实计划,把社区的烘干炉整合起来,统一生产,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核桃园的收益。
“不搞面子工程,只想群众利益。”老何的想法和社区不谋而合。把全社区的核桃都交给合作社来做,农户只需要负责管理好园子,就没了“有货没商”的担忧,由合作社帮全社区打开核桃的销路。
红石崖村的曹建明说:“明白人就向合作社靠拢吧!那就不愁销路和价钱了。我2010年发展园子,再不种玉米了。现在有20亩核桃,年收入8万元左右,平时就是春冬修剪、施肥忙,等忙过这一段,还可以出去打工,秋天再回来打核桃。我们村200来户家家都有核桃园。”
而十亩地村的吴春来听到以后可以直接把核桃卖给合作社时,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村实在太偏远了,客商一提起他们村,就说路难走,就是核桃品质再好,货源再充足,也不愿意去收购,而现在,惠民核桃加工厂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核桃卖不出去了,在气温适合发展核桃的红石崖社区,谁还愿意再去种玉米?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