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王宏海) 6月14日,记者从延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延安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主线。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投资、防范市本级财政金融风险、房地产去库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去产能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予备案。坚决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和非法产能。对煤质低劣、储量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经济效益差的矿井纳入坚决淘汰的范围;对条件较好的矿井通过引入具备技术、管理、资金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组(或托管);相邻矿井资源重新整合。2016年全年引导退出小煤矿6家、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去库存方面,打通保障性安居工程与存量商品房通道,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货币化安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结合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农民进城落户、建立购租并举的保障房制度等出台相关具体措施,消化房地产库存。2016年全市房地产库存面积环比连降10个月。去杠杆方面,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格非法集资高风险行业市场准入和登记,加强非法集资风险排查、评估,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降成本方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公布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优化审批管理流程,强化招商项目前期手续代办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国家扩大“营改增”试点政策和中省出台的各种税费“减免退”优惠政策,严格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落实“五险一金”精简归并,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积极推进“低气价区”、“低电价区”,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补短板方面,重点补齐精准脱贫、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生态建设和民生社会事业六大短板。2016年,宝塔、安塞、子长、甘泉4县区实现脱贫,黄延高速扩能工程建成通车,延河综合治理城区段初见成效,延安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6.1%和26.1%,较上年提高5.8个和2.7个百分点。
竞争性领域价格逐步放开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截至目前,放开了延安-西安道路客运票价。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灵活有效的价格调控体系基本健全,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制度基本建立,优质高效的价格公共服务体制基本形成。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建完成
市政府成立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审查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办公室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16年7月19日,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开始运行,建设标准和速度全省领先。交易中心设在新区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了房建、市政、交通、水利、装饰装修、治沟造地、土地整理等所有工程发包和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统一进场交易。计划本月底前实现与省级平台系统对接,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顺利推进
目前延安市已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入库项目140个,总投资765亿元,涉及交通、水利、市政、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2016年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项目31个,总投资272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2个PPP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姚店污水处理厂、延河综合治理城区段两岸城市夜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延安北过境线改建工程等8个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社会资本方,完成投资9.74亿元;延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延安新区智慧城市、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延安新区科技园等4个项目已经市政府审定PPP实施方案,进入招标阶段。我市被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确定为PPP创新工作试点城市。2017年计划分两批向社会资本推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目前首批已征集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项目24个,总投资353.2亿元,其中交通设施项目7个,市政设施项目4个,社会事业项目9个,其他领域项目4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
一是保障措施推进有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通过搭建资金奖励、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建设、举办招聘会等措施,全面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发展。2016年,对优秀民营企业和创业先锋奖励资金达到554.6万元,为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49笔3.88亿元,举办就业创业、职业技能、中小微企业管理、电商等各类培训60多场次2万多人,举办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60场次以上。
二是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今年1-5月份,全市新注册登记市场主体12034户,同比增长19.48%,其中新增注册私营企业2378户,增长30.52%;新增个体工商户9656户,增长19.56%。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2.3万户。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速。2016年,我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占GDP比重较2010年提升了8.8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48个百分点。今年1-5月,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0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3%。
四是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基地31个,孵化企业100户以上。新区双创街区引进了北京898创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引进上海郎荣投资、中庆能源科技、陕西文得科技、陕西延力新能源科技等18家企业入驻。
农业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了“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足、“钱袋子”增收。
一是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按照“压玉、扩薯、扩杂”思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2016年全市实现粮食总产78万吨。苹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加快优化,果品产量稳定增长。苹果总面积达到353.9万亩、总产303.2万吨。蔬菜基地改造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布局更趋合理,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品牌营销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苹果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成功开辟了澳大利亚、阿联酋、印度等国际市场,出口果品大幅增长,“延安·洛川苹果”荣获2016年全国果蔬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
三是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出台了《延安市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实施意见》,累计建成示范园区50个。示范园区涵盖产业开发、科技示范、生态循环、加工流通、休闲观光五大类型,引领现代农业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农业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发证率达95.61%,全市土地流转69.6万亩,流转率16.1%。建立“产权登记、交易管理、争议处置、风险防范、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三项农村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