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靳天龙 通讯员 韦江江)走进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郭家庄村,远远就听到“嘎、嘎、嘎……”的叫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辛芳发在自己的场院里养了一群鹅。只见十几只大肥鹅引颈侧耳,踱着方步,引吭高歌,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60岁的辛芳发,是郭家庄村贫困户,常年患有气喘病,妻子车侯花十多年前意外摔断了左腿致残,也已61岁。多年来,夫妻只能靠在家里种点应季蔬菜,拉到不远处的县城卖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辛芳发说,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年轻的时候干过婚庆主持,当过白事先生,千方百计想脱贫致富,却总是挫折不断。为此,村里人都打趣他是“百事不成”。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辛芳发被列为产业扶贫户,并给予5000元的扶持资金。去年4月,辛芳发去江苏溯阳一个养殖场学习旱地养鹅技术,并带着150多只小鹅雏回来了试养。由于刚开始没有养鹅经验,在育雏鹅的头一个月,辛芳发精心将雏鹅分成几个小群,以不同方式进行试喂,几乎从来没有脱过衣服睡觉,经常与鹅相伴,认真总结育养经验,并与鹅结下了不解之缘。“妻子经常骂我,让我和鹅过日子去!”辛芳发满脸幸福的笑着说。
时间长了,辛芳发摸索出了一些育鹅经验。他带回来的150多只雏鹅,除两只不幸摔下崖畔致死之外,其余的都渐渐茁壮成长起来。辛芳发心里暗自窃喜,同年8月便从江苏沭阳又买回来300多只雏鹅育养。
对于养鹅的方法,辛芳发说要想保证鹅的品质,必须“慢工出细活”。他说,一般的鹅吃饲料养殖3个月就能出栏,他养的鹅都是夏天在草地放养,冬天在场院喂养,吃的都是谷糠外加杂草,还有原生态的玉米粒补给。这种方式养的鹅,肉质鲜美、香而不腻、营养丰富。待鹅的重量达到10斤左右才出栏,整个周期至少7个月左右,比其他养殖户养的鹅出栏时间晚近100天。
“我们家的鹅肉香鹅蛋也好吃,拿到县城的广场上卖,人们抢着买嘞!”妻子车侯花笑着说。尽管规模不算大,但辛芳发养生态鹅的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各地来的买主都慕名上门提货。辛芳发笑着说:“活鹅每斤10元,鹅肉每斤20元,鹅蛋一个5元。去年,我总共卖出去近450只鹅,纯利润收入2万多元。”
提到养鹅致富的辛芳发,村书记辛应宽笑道:“他自从养鹅赚了钱,村里人都说咱们村的‘百事不成’,终于变成了养鹅专家了!”如今,村里的群众都想跟着他学养鹅。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