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服务力度,在今年的北京市教委工作要点中,“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一项被明确地提出。学前三年加小学六年的“新九年”模式备受各方关注,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小学如何才能办好附属幼儿园?小学附属幼儿园能否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目前北京部分学校和幼儿园正在积极地探索这一模式,力求实现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区域经验
门头沟区:
全方位搭建幼小衔接通道
近 年来,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该区优质小学陆续举办了16所附属幼儿园, 开始尝试附属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在理念、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的无缝连接,并于2015年开始在全区进行了学前三年加小学六年的新九年实验。
随 着新九年项目的开展,门头沟区部分学校在幼小衔接课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例如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在小学一年级开展入学课程,幼儿园的剪纸课程 也在小学予以开设,小学六大领域课程体系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龙泉雾小学与幼儿园建立了幼小衔接研究的工作机制,领导干 部及教师定期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讨论,同时在小学和幼儿园均开设国学知礼课程,突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育园小学的书香阅读和小志向培养课程,有意识 地在幼儿园中进行渗透,幼儿园的阅览室温馨舒适,处处营造出阅读的氛围,使幼儿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
“新九年一贯”改革实验,使九年一贯制下延,幼儿园大班学生流失率降低,更好地促进了门头沟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进一步融合,让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做好入学的相关准备,全方位搭建起了幼小衔接的通道。
■学校经验
育园小学及附属园:
将“玩”与“慢”有机整合
新九年教育不仅仅是幼小衔接这一个环节的工作,但幼小衔接是新九年教育的契合点、贯通点,是深化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改革,将“玩”起来与“慢”下来有机整合的新探索。
门 头沟区育园小学立足两个学段一体化,思考与规划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组织实施策略,实现全体干部教师对幼小一体化办学认识到位、意识到 位、行动到位。幼小一体化建设中校长成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兼园长主管,人财物统筹使用。岗位绩效、日常考核、评优评先……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 待遇。
育 园小学和附属园构建了幼小衔接基础性课程和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实现自然平稳过渡。如“哥哥姐姐和我们一起学习”“小学的老师给我们 来上课”“走进小学”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有了充分认识,激起了孩子们上小学的愿望。提前适应,放慢小学的学习生活,真正实现自然衔接。比如 小学精心设计开学典礼,让孩子们在憧憬中开启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感受到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
“幼 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机构,在育人环境、生活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门头沟区育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李静说,这些差异要求我们要科学合理 地设置课程,强调幼儿主动做事的能力、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为进入下一个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李静认为,小学办的附属园与其他幼 儿园相比,优势在于资源互通,如附属园中有些老师就来自于小学,而在课程资源上更是得天独厚。
■马上就访
学校与附属幼儿园要一脉相承
杨艳(门头沟区教委小幼科副科长)小 学附属幼儿园作为教育部门办园,实行管办一体的办学体制,学校校长是幼儿园法人代表。在其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可以有效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筹使 用。在幼儿培养方面,有利于开展学前三年加小学六年的新九年实验,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实质融通和无缝衔接,探索“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和途 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习惯和品质,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校与附属幼儿园在文化建设上要一脉相承,又要突出幼儿园的特点。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开办进一步扩大了公办幼儿园比例,盘活了干部教师队伍,提高了学前教育普及率,对探索小幼衔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办附属园的过程中要规范办园行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专家视点
为去“小学化”提供新思路
杜继刚(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幼 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进入以学科教学为主要 特征的小学生活,意味着儿童将要逐步放弃以游戏为主要特征的生活。基于幼儿的发展,基于两个学段学习方式的不同,要求我们要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新九年”是基于儿童发展规律,回归教育本质,为让儿童在最初的九年教育阶段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衔接,优化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和家长实现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
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与曾经的小学开设学前班有本质的区别,教育者要不忘初心,站在“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服务力度”的角度上,尊重学前教育办学规律,给予幼儿园充分的办园自主权。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小学办附属幼儿园将为幼儿园教育解决“小学化”问题提供新思路,使幼小衔接更为顺畅。另一方面,近年来,小学课程改革力度和经验喜人,这些都可能为园本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大的启发,最终实现更深层次的办学探索。
因为充分尊重了人才发展连续性的特点,“新九年”可能会真正让小学和幼儿园从以前的两家人变为一个整体,站在全链条教育改革的视角下,立足两个学段特点,将“玩”起来与“慢”下来有机整合,在理念和资源上实现双向衔接。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