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海则滩镇“代养”模式托起贫困户脱贫希望 - 区县新闻 - 新西部教育网

靖边县海则滩镇“代养”模式托起贫困户脱贫希望

日期:2017-07-30 18:11:58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

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上负责人到走访贫困户。

\

记者跟随镇村干部走访贫困户边俊宝。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靳天龙 通讯员 刘河 白凌燕) “公家给了我17只羊、两头种猪,我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喂养,镇上帮扶人安排我的儿子给我代养,我和儿子的收入都增加了,党的好政策对我们贫困户帮助很大。”7月25日,在靖边县海则滩镇海则滩村贫困户边俊宝家羊圈前,边俊宝精神饱满地说到脱贫政策的好处。

  今年73岁的边俊宝患有前列腺癌,常年吃药,和老伴儿独立生活,家中没有劳力。2015年识别为贫困户,是该村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边俊宝说的代养是该镇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专门模索制定出的扶贫模式。“协议代养是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帮扶新模式,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其直系亲属代养,产生收益后纯收入按7:3比例进行分成,贫困户拿七成,代养亲属拿三成。”该镇海则滩村支书刘志高说。

  记者来到边俊宝的家中,一座白墙灰顶房子在周围农田的映衬下独具一格,这座刚刚由驻村工作队帮扶装修的三间一套空房子内,边俊宝老伴正在收拾灶台。不大的院子内,种植的玉米、辣椒等长势喜人。由于边俊宝老俩口没有劳动能力又身患疾病,镇上的一些扶贫项目对他们并不奏效。如何让边俊宝这一户顺利脱贫,镇上帮扶干部和村两委没少花心思。

  镇政府干部付永斌是边俊宝的帮扶联系人。为了找到脱贫的好办法,付永斌通过学习吃透相关扶贫政策,并结合边俊宝儿子从事养羊养猪的实际,发现可以利用代养帮助边俊宝增加收入。据付永斌介绍,边俊宝有低保、再通过代养17只羊和2头种猪,老边一年下来仅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现在看来这绝对是脱贫的好模式。

  付永斌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边俊宝,没想到边俊宝很快便答应了。村上经过讨论后也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便签订了代养协议。

  脱贫不是“短平快”,也不是“造盆景”。海则滩镇探索出的“协议代养”的产业帮扶新模式,通过给贫困户注入产业帮扶资金,购买种畜,由贫困户亲友代养,并签订代养协议,养殖收益由协议双方按年度、按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模式既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信心,又能起到实际的带动引领作用。截至目前,该镇已签订代养协议11户,保证了贫困户经济来源,激发了产业扶持的活力,托起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镇还探索出了“企地合力”帮扶模式,动员辖区企业、致富能手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开展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企地合力践诺助困”主题活动,现场筹资44.1万元,均由帮扶企业和个人点对点定向资助贫困户,解决了31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大病救助等问题。

  “生产基地”结对帮扶的新创举让该镇大石砭村村民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大石砭村村民过去多以传统种植玉米、洋芋为主。该村结对帮扶部门县国税局帮扶以来,提供技术及资金,村民筹劳共同种植,在村集体土地了打造了10余亩创新科技试验田,种植辣椒和番茄。“蔬菜基地试验成功后将在全镇推广,发展更多扶贫对象参与,形成扶贫对象集体产业,提高扶贫对象收入的同时也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经验模板。”县国税局大石砭驻村工作队长李志峰说,产品可根据价格向市场出售或由帮扶部门联系企业以保底价格收购,收益全部用于精准扶贫。

  海则滩镇有县级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32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考核、数据清洗三个重要环节,从群众的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参照九条红线进行精准识别,做到不漏一户一人。”海则滩镇镇长高帅表示,镇上针对每户贫困户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每户都尽可能有长期稳定的收入。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