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已至,又一批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此时,社会却有一种刺耳的声音:大学生毕业后的薪资不如农民工,读大学不如干脆去捡破烂!“读书无用论”再次改头换面挤进公众的视野。
以单纯的物质财富来衡量大学生价值的观点,我认为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价值从来都不能用一时的物质财富来衡量。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上世纪50年代,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留学生,毕业后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投入新中国的怀抱。他们的知识与才华使中国核工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这个民族扬眉吐气,赢得自己应有的话语权。他们的价值,如何用金钱衡量?
每年暑假,祖国的落后地区都会涌进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离开暂时的安逸远赴陌生的地区,在奉献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当留守儿童险些被忘记在社会转型的角落,这些大学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抚平孩子们身上的伤痕。这些奋斗与昂扬的日子如何用金钱来衡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令旁人艳羡的物质财富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为他们赢得社会赞誉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他们的智慧以及为社会奉献出的力量。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致辞时曾说:“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的确,大学生只是一张有待书写的白纸。大学生不是“储钱罐”,这样的罐子随时会空;大学生如新上市的股票,随时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升值。
今日的中国,“一带一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智识群体必将勇立潮头,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汲汲于当下名利,不落世俗评判的窠臼,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若一时的物质财富成为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无异于给大学生戴上沉重的枷锁。大学生也应该提升自身能力,当自己强大到一定时候,资薪的提高应该是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董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