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徽教书十余年我从未后悔过,从当初选择来大陆时朋友们的不理解,到现在他们说我有远见,十多年的跨度,我亲历了大陆在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认为我的坚守是正确的。”全国台湾同学会副会长、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信瑜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春节假期将尽,黄信瑜1日告诉记者,本月底他将从台湾赶回安徽蚌埠授课,一周前与他一同回台湾过春节的还有他的安徽蚌埠籍妻子和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
黄信瑜出生于台湾地区的台北市,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台湾海洋大学的他和大多数台湾青年一样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由于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信息,让他对大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因为我的家庭是本省家庭,对大陆的了解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认识,对内陆省份安徽更加陌生。”黄信瑜坦言,安徽就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地理名词,与安徽的结缘要归功于妻子。
2001年,30岁的黄信瑜放弃了台湾的工作,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9月,他顺利地考进了北京大学,那时他的想法很清楚就是满足完好奇心就回台湾。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黄信瑜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快毕业那年,北大组织了一次高校联谊晚会,在这次活动中,黄信瑜认识了一位安徽蚌埠女孩,很快便坠入了爱河。博士毕业后的黄信瑜开始重新规划起未来人生的方向。
黄信瑜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到爱人老家的安徽财经大学正在招聘。“蛮幸运的,刚好当时大陆出台了一些能够满足我们这些台湾毕业生想留在大陆从教的政策。”
初拾教鞭的黄信瑜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很快他也成为学校里的教学骨干。
“每年我都有邀请台商到我们学校做演讲,效果都非常好,因为这些台商背井离乡来到大陆,在安徽蚌埠做生意,他们的人生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台商也会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黄信瑜表示,在安徽从教十年的经历也让他对皖台交流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尤其是皖籍陆配子女教育和就业方面。
黄信瑜认为,推进和深化皖台互动交流对台青年工作资源投入“要精准”,要精选来皖参访的台湾青年,尽可能从父母一方为皖籍的高中生、大学生为主。
此外,黄信瑜还鼓励与支持台湾青年来皖实习,而非创业。“基于安徽省的客观实际,现阶段应充分灵活发挥政策在对台湾青年未来工作实习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待条件成熟后可考虑设置在皖的台湾学生实习基地。尤其应特别优先支持与鼓励在台皖籍陆配子女实习,以及在皖毕业的台湾学生,其更有获得感。”
“对于在台陆配子女的教育‘要关心’,要鼓励在皖的台企、皖企在台湾的高中、大学校设置专项奖学金,以支持与培养在台学业优秀的皖籍陆配子女成为台湾精英。”黄信瑜认为,可以预期,这些在台陆配子女投入社会工作后,将更多会以‘饮水思源’感恩的心,努力成就以回报皖台两地。
“现在像我们这样的陆配家庭会更多的选择留在大陆,原因很简单,祖国大陆的经济在发展,就业空间非常大,机会多。”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黄信瑜说,对于儿子未来的规划他目前还没有想法,但孩子未来注定了要当皖台交流的使者,这种先天的血缘纽带是割不断的。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