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通讯员 唐明勇 梁青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苦干实干,乐于奉献;干劲鼓足,教到退休”。铿锵有力的两句座右铭在他的办公桌、讲桌、宿舍赫然醒目。“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奉献则是我的天职。只要我在岗一分钟,绝对站好讲台60秒”。热血激情的口头禅一直让我们年轻人学习、敬佩。四十余载的教师生涯,他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行动育人。他,就是汉滨区紫荆镇荆河小学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毛能选。
扎根初小 奉献青春
1977年9月,20岁的毛老师走上他人生中第一次三尺讲台——七井初小(原紫荆乡,现已撤并)。这一上便是20年,20年里一个人、一所学校,一块黑板、一张讲桌,见证了七井初小由建立到兴盛再到合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茁壮成长的幼苗,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健康人才。20个春秋,一个毛头小伙在这所学校里经历了成长,走向了成熟,扛起了重担,肩负着启蒙教育的光荣使命。20年的初小教育生涯,他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勤奋拼搏、扎实教学、以身作则,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现在紫荆的许多教师和家长每次见到年轻教师,都要说,“毛老师真了不起,一个人要教几十个学娃子,从来没丢下任何一个学娃子不管,对我们太好了”……说道这里,他总是很平淡的说道:“在七井,我始终觉得七井的孩子需要我,我更离不开七井的孩子”。现如今从那个初小走出来得孩子已成人成才,在各行各业里,为社会贡献出仅有的力量。这兴许是一位平凡教师最乐意看到的情景。
用爱诠释 润物无声
初小合并后,他先后被分配到紫荆一军小学、荆河小学任教。他始终坚信给予孩子最大的关怀就是——爱。留守儿童缺乏沟通,缺乏关爱。成了家的他,更能感受到爱的重要。因此,他在教学工作中总是高标准的要求自己,认真备课、上课,耐心的指导孩子学习,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孩子沟通,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帮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他的工作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走遍了原荆河乡8各村,60多户贫困家庭开展家访工作,动员了30多名学生返回学校完成学业。陆续给予多名孤儿、单亲儿童上学生活资助。例如,留守儿童周应龙多次因家庭贫寒、无人照顾而辍学,他不顾路途遥远、风吹日晒,多次深入该生家中与其监护人(他的二婆)沟通、交流,劝返孩子回校就读,时不时对该生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问候。
工作之余,他总是耐心、热情地帮助年轻教师。来自山东的小徐老师、宝鸡的小李、小王老师,他深知这些教师离家远,生活不便,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失落。他时常邀请大家到他家里做客,与大家谈笑风生,讲解关于紫荆的风情地貌、神奇传说,让年轻教师感到校如家一样温暖、温馨。
坚守讲台 以身作则
2015年,刚做完手术出院的毛老师并没有回家休养,而是直接回到了学校代课。他说:“大山里,学校老师本来就缺,虽然我身体欠佳,但是我多干一天就能帮其他教师多分担一点。”他对教育产生了情怀,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孩子、更离不开陪伴他大半辈子的三尺讲台,割舍不了他心中坚守的那份信念。他始终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教育使命。
40年的教育生涯实现了他“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心愿。临近退休他仍以踏实勤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和蔼可亲、润物无声、大爱无疆的师德,为紫荆教师树起了标杆。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