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杨志贵)走进山水秀丽的紫阳红椿镇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几个“一字型”制鞋车间,笔者采访了动作熟练的一名员工---紫阳钜源鞋服有限公司的质量总监赵华艳…
自家门口干老本行
老家在紫阳红椿镇盘龙村的赵华艳,以前在广州皮鞋厂一干就是15年,从班组长干到业务主管月工资可拿到8千上万元应该说还算可以,但最令她牵挂的就是家里两个娃娃和四个老人。现在不用为此发愁了,在自己家门口干老本行,上班能挣钱,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下班有个家,既照顾了老人和娃娃又感受到回家时其乐融融的亲情温暖。紫阳钜源鞋服有限公司,是该县红椿镇盘龙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福建莆田钜源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毕刚为回报家乡帮助乡亲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在家门口开办的一家大型劳动密集型制鞋企业,该厂不但填补了紫阳无制鞋企业的空白,而且就近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尤其是解决了外出就业人员的“三留守”问题的后顾之忧。该项目总投资额1.2亿元,年产成品鞋面120万双,为300多搬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也为紫阳“十三五”时期脱贫摘帽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扶持创业“五个一”
紫阳县按照优惠政策重点扶持500户个体工商创业示范户、1000户林下种植养殖业大户、100户小微企业、10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及“1对1帮扶”(五个一)扶持创业新思路,分门别类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科技创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自强创业,妇女的巾帼创业、新生力量的青年创业培训,累计发放5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圆了1万人的创业梦,因此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使这项倍受千家万户欢迎的惠民政策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激发了广大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涌现出大批创业典型并产生及大的辐射滚动效应。通过各类政策扶持使5万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该县抓住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影响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的紫阳优势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探索积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功经验、造就了一大批有市场经济头脑、有一定积累资本、有自身创业能力的成功人士,已成为紫阳创业就业的一大宝贵财富。紫阳紧扣“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一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带回一笔资金返乡创业,引进一批技术,扶持一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带动一批产业,吸引安置一大批城乡劳动力就业、引领脱贫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其蒿坪硒谷创业园,红椿、毛坝、向阳新社区工厂,高桥“两远”(郑远元修脚社区、李远权社区工厂)以及县城“两园”(万都创业园、电商孵化园)等已吸引一大批返乡人员安身立业、圆梦创业。
栽得梧桐引凤凰
“楼上住新房、楼下开工房”,紫阳抢抓脱贫攻坚、陕南循环发展、苏陕扶贫协作等重大历史机遇,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筑巢引凤。按照“招、建、管”总体工作思路,“内引外联、建管并重、协同发展”,千方百计招项目,围绕社区建厂区,通过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用工补贴、劳动保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全程“一条龙”、“金牌店小二”服务模式,为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全县“新社区工厂”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措施。重点开发污染能耗低、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新社区工厂”。 先后通过招商引进毛绒玩具加工、服饰加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20家企业入驻紫阳城镇移民安置社区,就地就近解决就业达2000余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000余人,受益人群超过3000人。从而走出一条城镇兴办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紧密结合的“新型社区工厂”的新路径,有力促进外出务工劳动力迅速“回流”返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快速脱贫致富,一方面让他们很好地照顾好家庭老人和小孩等“三留守”突出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