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教育四重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 区县新闻 - 新西部教育网

旬阳县教育四重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日期:2018-11-20 09:08:50        来源:安康市教育局    浏览量:

  翻开旬阳脱贫攻坚专项档案,一份“教育脱贫攻坚建档目录”就会映入眼帘,通过它,全县每位适龄学生就读的学校、班级、参加技能培训以及接受资助等情况就可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是旬阳教育脱贫攻坚指挥部结合实际,实施“教育支持脱贫一批”的一项创新做法。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近期,该县聚焦“脱贫退出教育有保障”工作重点,着力构建四重保障,建机制、筹资金、夯措施、优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旬阳教育力量。

  机制保障,让每一名适龄学生有学上

  “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名适龄学生有学上”,这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该县实行“七长”负责制,将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到县长、教育局长、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和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政府、学校、家长携手织密织牢控辍保学之网,保证每位贫困家庭的适龄子女都能按时入学、不辍学。

  结合山大人稀的县情实际,各镇还建立了教师干部联村包组动态跟踪工作机制,每个行政村固定一个由镇村干部和联村教师组成的工作组,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摸底、学生入学动员、镇外就读学生跟踪调查、辍学学生劝返,以及残疾学生入学教育安置等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多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无失学、辍学现象。

  同时,该县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每一名孩子不仅进得来,还能学得好、留得住。

  资金保障,让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有资助

  “教育脱贫在攻坚,资助政策要记全,学前一年到高三,学杂费用全免完……”最近,一首“教育脱贫惠民政策顺口溜”在朋友圈成了网红,大家纷纷点赞、学说。

  为了确保党的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该县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的资助体系,落实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和贫困幼儿生活补助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职)中免学费和助学金、大学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为优化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低保户学生、残疾学生以及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行系统对接认定,直接作为资助对象给予资助,无需家长跑路。对符合生源地贷款政策的贫困学生实行一站式办理,简化办理程序,方便家长及学生。2018年,全县资助学生幼儿14242人,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

  在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该县还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社会各界,联系爱心企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2018年共收到各类助学11万元,受助人数达1047人。

  如今,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正在把“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承诺变为现实,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发愤学习,健康成长。

  措施保障,让每一名特殊学生有关爱

  9月10日教师节,家住旬阳县白柳镇张坪村的聋哑学生周阳来到自己的母校——旬阳县阳光学校,第一眼看见自己当年的数学老师李晓芳时,激动地扑过去,抱着李老师泣不成声。当年,周阳就是在李晓芳的帮助和鼓励下,学手语、学绘画,今年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为旬阳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

  近年来,针对留守、残疾、随迁、学困等特殊群体学生,在全县教师中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使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全县共有3121名留守学生、370名残疾学生、1539名随迁学生、1160名学困学生和7874名贫困学生,都落实了帮扶教师。县教体局还专门印制了《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帮扶手册》和《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服务手册》,在村级完小以上学校建立吧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100余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100余所学校建立了视频聊天室和特殊学生关爱工作室。

  给特殊群体学生特别的厚爱,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人管、有人帮。旬阳教育扶贫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服务保障,让每一位有需求的人员有技能

  家住旬阳县赵湾镇白杨坪村四组的贫困户冯守顺一家,虽然劳动力充足,但因为交通闭塞而导致缺乏就业门路和致富技能。2016年,儿子冯忠祥参加县职教中心手足修复师培训后,安置到东莞市手足修复中心上班,月工资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教育扶贫攻坚中,该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直通车作用,对贫困家庭学生和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造血功能。一是邀请农学专业教师对农户开展魔芋、黄姜、油牡丹及畜牧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二是结合县域经济结构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对农村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开展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工、车工、钢筋工等技能培训;三是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对初中、高中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2015年以来累计培训1万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大苏陕交流合作和校地结对帮扶力度,开展办学经验交流、教育培训和帮扶资助工作。(文/杨春 王富涛)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