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教体局坚持精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教育扶贫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扶贫质量,全力打好教育脱贫硬仗,力促教育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一是规范贫困退出认定。麟游是今年计划脱贫摘帽县,县教体局严格按照《宝鸡市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办法》,切实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发动镇村组校力量,严格遵照程序,把握时间节点,扎实做好贫困退出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工作,已完成县级认定和市级复查。通过认定,进一步摸清全县义务教育学生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数、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家庭义务段学生数等关键数据,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切实保障辖区6-15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持续巩固适龄儿童“零辍学”成果。
二是持续用力控辍保学。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台账销号制等十项制度,实行“双线”联控联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制度,进一步明确县、镇、村包抓责任人,特别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通过入户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底子,按照“一生一策”,在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照,情感上关怀,确保了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坚持开展教育扶贫大家访和送教上门活动,加大对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关怀力度,切实消除因学习困难、厌学、家庭贫困、心理障碍等潜在失学因素,对重症身体残疾学生落实送教上门,切实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坚决守好教育扶贫“底线”。
三是强化宣传落实政策。针对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知晓率不够高,少数贫困群众对教育政策期望过高、理解不精准等问题,采取“小手拉大手”、教育扶贫大家访入户宣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累计开展脱贫攻坚课堂800多节次,通过手机微信美篇向广大教师、家长发送信息、活动动态近100条,开设科技制作、劳动技能教育、手工制作等课程400多节次,开展“励志故事大家讲”活动396场次,使脱贫攻坚工作举措、相关扶贫政策和脱贫成效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家庭,深化教育扶贫工作宣传,不断扩大了社会影响,汇聚了脱贫攻坚正能量,形成了人人讲脱贫、个个知脱贫、家家争脱贫的良好局面,营造全民奋力脱贫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开学、贫困退出义务教育认定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开展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坚持“精准识别、严格标准、综合施策、措施到人、公开透明、提高效益”的原则,精准落实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县域内贫困教育人口信息核查比对,确保信息准确、精准资助。2018年春季学期落实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资助政策资金284.08万元。协调民政、工会、残联、团委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落实高等教育入学资助项目12项,资助人数340人次,资助金额120.46万元。2018年秋季学期县内学段各项资助资金已落实下达,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总体目标,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是紧贴需求抓实培训。按照农村实用技术和“双返生”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增强贫困户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共32期3898人,其中贫困户1107人,“双返生” 86人,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能力显著提升。
五是深化帮扶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细化 “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坚持每月一次大家访,从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抚慰、扶优补差等方面做好帮扶工作。主动对接,促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该县的深度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九成宫镇紫石崖村建设2个中蜂养殖扶贫基地,目前紫石崖村260户农户养殖中蜂7000余箱,其中带动贫困户49户发展中蜂养殖2100余箱。根据全县产业发展现状,邀请学院教授开展中草药、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等专题培训7期426人次,现场指导紫石崖村贫困户283人次。组织开展了“科技之春”宣传系列活动和庆“六一”爱心包捐赠活动。按照2018年沛麟教育交流工作计划,落实两地签订职教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细化结对帮扶校园协议,从贫困学生资助、人才对口交流、名师专家支援等三方面深化交流协作。该县选派七所小学16名教师赴沛县跟岗学习,协调做好 2名赴沛县交流学习同志及沛县选派的5名专业骨干来麟支教工作,深化交流协作。通过主管局互学互访、学校对口帮扶、骨干教师对口交流、教育资源平台共建共享、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两地教育融合分享,全面提升该县教育内涵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