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记者 黄河)今年扶风将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回望2018年,扶风走过了秣马厉兵、全力冲刺的一年——
这一年,扶风自我加压立下军令状:减少贫困人口3857户14073人,61个贫困村出列。剩余贫困户1448户3037人,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1.26%;
这一年,扶风以党建引领,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正风肃纪促脱贫”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典型引领、氛围营造、“三讲”活动、民风培育、爱心超市、以文化人扶志扶智“六大行动”等,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这一年,扶风探索脱贫攻坚纵向推动、部门联动、督查问责“三合一”机制,每周三设为“扶贫工作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加力提速。
党建引领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田恩是扶风县城关街道黄甫村田二组贫困户,家里三口人,他与老伴都已年过70岁,儿子是三级残疾,这个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今年依靠村上的分红就拿到了4500元。“今年我们家合作社分红1500块,‘托管代’分红3000元,低保、养老、高龄补贴还有儿子的残疾补贴一共给了12900多元……”采访中,田恩扳指给记者算着。
曾经,面对村里和老田一样的15户无劳动能力无产业的贫困户,黄甫村党支部书记鲁锁侠犯了愁。如何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增加家庭收入?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协商研究后,黄甫村流转土地57亩用于种植雪桃,15户贫困户逐年享受分红,无劳力的贫困户分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黄甫村在党支部的“全局”统筹下,已形成了以苗木繁育、大棚蔬菜、雪桃种植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现有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1200余亩、蔬菜大棚40座、雪桃350亩(其中贫困45户153亩),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贫困村的帽子也摘掉了。
脱贫攻坚战如何打,从哪儿发力?扶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160个农村党组织和8500余名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一个支部发展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党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建领航脱贫增收1+1”行动。积极探索推行“堡垒在脱贫一线夯实、党员在脱贫一线帮带、干部在脱贫一线锤炼、人才在脱贫一线集聚、问题在脱贫一线解决、导向在脱贫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工作法,使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更实的工作层面上得到发挥。
同时,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党员助力脱贫“三大行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鼓励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带头人,发挥帮带作用,吸纳贫困户就业、发展产业,全县2950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885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3102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县先后评选脱贫攻坚“党员标兵”、“脱贫攻坚最美人”126人,党员王喜玲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在国家会议中心首场进行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产业扶贫出真效 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扶风杏林镇以宋代名医石泰悬壶济世、百姓感激,为他种杏成林而得名,留下了“杏林春暖”的佳话。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走到此地,满眼看到的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元宝枫林,被群众视为“发财树”。
1989年,因报纸上的一条农民致富信息,扶风县杏林镇长命寺村农民王高红立志种植元宝枫。近30年里,王氏父子两代人痴心不改,坚持一个信念:种植元宝枫,带动周边人,一定要把元宝枫种植做到全国最大。近年来,扶风县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县,大力支持猕猴桃、苹果、设施蔬菜、元宝枫等特色农业发展。杏林镇也把发展元宝枫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元宝枫产业,着力建设“元宝枫苗木之乡”。
如今,在王氏父子创办的陕西宝枫园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千亩示范园的带动下,以及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杏林镇周边20多个村的3000余农户走上了种植元宝枫的致富路,有300多户贫困户由公司直接扶持。仅杏林镇就建成元宝枫苗木产业示范基地3000亩,带动3600多户群众,其中贫困户1195户,发展元宝枫苗木,全镇种植面积达1.2万亩,帮助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近年来,扶风县紧紧围绕“农业富扶”和“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聚焦八种扶贫模式,完善三大保障机制,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通过“金融+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等8种产业扶贫模式,已有21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0069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