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改革让文化产业“燃”起来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风
10月15日下午,陕西宝鸡市金台区刘家台村一个废弃了10多年的破旧水泥厂里,35岁的王超正在带领工人向着他的梦想靠近。
已经没了门窗的老式办公楼,墙皮脱落、看不出原样的巨大车间,高大的圆柱体的水泥储罐,还有那些曾经的仓库等等,在王超看来都是难得的宝贝。这个一直在大城市创业的小伙子带着自己积累的上千万元资金,要把这里变成他理想中的文化艺术创意园。
“在宝鸡,像王超这样的个体文化经营户有8万多人,文化企业达到80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鲜萍告诉记者。
据悉,截至2017年年底,宝鸡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已达110户,相比2016年底新增41户,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15%,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33户,营业收入增长29.8%。
理顺体制激活文化基因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炎帝故里、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这些金字招牌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软实力”,产业是“硬实力”。如何做到两者融合发展?陕西省副省长、中共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的话铿锵有力:“宝鸡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追求的契合点,真正让宝鸡的旅游‘热’起来、文化‘火’起来、文物‘活’起来。”
为此,宝鸡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出政策、给编制、定人员、拿资金,全面发力文化产业。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出版印刷、艺术品业、传媒广告这些传统产业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陈仓区天地社火多次走出国门巡演;陇县枕头猪,凤翔泥塑马、泥塑羊、木版年画纷纷登上国家邮票;麟游醴泉铭碑书法誉满神州;《法门往事》《凤飞羌舞》《梦回大秦》《三英战吕布》等一批实景特效文艺精品惊艳四海宾朋。同时,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微电影、动漫游戏、纪录片、AR、VR等风起云涌,甚至为北京、上海电影艺术节制作专题……
新体制焕发出新活力。乘着市里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毛林刚在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创办凤凰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短短两年多时间,制作影视宣传片100余部。他们制作的微电影《缺席》,荣获团中央视频大赛优秀奖;宣传片《高铁时代》多组镜头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在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太阳市文化产业园、茵香河文化产业园、金台区大数据中心、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等园区,这样的新兴文化企业已超过100多家。
“文化+”助推新业态
“项目是文化产业的‘筋骨’,是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发展文化产业,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将历史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宝鸡市市长惠进才说,文化产业的载体是项目,外在是产业,内涵是文化。
近年来,宝鸡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文化产业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依托“文化+”“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项目如火如荼,太阳市文化产业园项目加力推进,金台观道文化景区项目热火朝天,香港雄峰达集团与西安雄峰印刷包装公司合资两亿元的陈仓区雄峰彩印包装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资两亿元的帝太食品烟酒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已完成拆迁征地等前期工作,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喜人。
宝鸡是国家“一五”和“三线”时期老工业基地,是西部工业重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只有注入文化元素符号,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金属包装企业,产品涉及食品、体育、手游等多个领域。2015年4月,宝鸡市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4.8亿元的陕西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成功入驻陈仓科技工业园。自投产以来,先后为青岛啤酒、可口可乐、红牛、加多宝、冰峰等著名企业提供产品外包装,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43.9%。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离开了蕴含文化的外包设计,产品就是个铁皮盒。目前,金秋印务、好猫集团、法门寺纸业等11户文化制造企业,产值超过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9.73亿元,占文化产业总收入的68.3%,贡献率达到67.3%。
同时,近年来,宝鸡市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引爆点”,启动实施大美佛汤城、三国文化体验区、大水川等文旅项目148个,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太白山、法门寺、陈仓老街等一大批精品景区相继投用,建成接待万人以上的A级景区46个,市级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10个。
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23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7.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和34.6%,位居全省第二,彰显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无穷魅力。
联动发展促共赢
陕西大工纸包装公司是陈仓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文化企业,集创意设计、制版印刷、生产加工于一体,总投资2.5亿元,是娃哈哈、汇源、达利园、蒙牛等名企的定点供货商。总经理王会勤告诉记者,宝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挖掘不完的文化素材,公司选择宝鸡投资,除了市场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文化因素。她拿出公司给岐山特产做的包装盒告诉记者,如果离开了岐山地域文化特点,这个包装设计就没有了生命。“公司产值现在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这其中文化因素占比非常大,文化对公司利润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王会勤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西部文博会上,围绕“看中国、来宝鸡”这一主题,宝鸡市突出“四城建设”主线,创意策划了周风秦韵、风雅陈仓、非遗传承、文化旅游、智慧宝鸡、西北古道等内容,展示了宝鸡丰厚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会上签约9个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04.83亿元,签约、投资额均列全省参会地级市之最,也是宝鸡的历届文博会之最。
今年6月初,宝鸡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宝鸡文化名人出征“上海滩”,集聚在黄浦江畔,举办了宝鸡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此前,宝鸡宣传招商推介团先后拜访了苏州、杭州等地文化名企,对照差距学经验、取真经。站在上海这个世界瞩目的大舞台,宝鸡市向外推介了长乐塬神州文化体验先导区、周原国家文化公园、大秦影视基地等29个文化产业项目,吸引了众多上海文化民企名人,一批企业家前来洽谈对接。
同时,借助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西交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宝鸡发展大会等平台和“招商季”活动,宝鸡市相继在北京、上海、成都、义乌、南昌、合肥、长沙等地,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推介活动20多场次,包装推介文化产业招商项目56个。目前,年度投资137.78亿元的长乐塬、太极源、蓬壶古镇等68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8日 03版)
责任编辑: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