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宝鸡农机发展走上“本土化”路子,涌现出了一些农机“本土化”研发的企业,为山区农业和经济作物“量身打造”了新型农机,让农民种地更加专业化,效率更高。
宝鸡是农业大市,但山地面积较多,地块小、坡度大、机耕路狭窄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近年来,宝鸡着力解决农机均衡化发展的问题,以开发小型山地农机、多功能复合农机、高性能特色农机为主,促使全市农机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部分农机企业瞄准这一蛋糕,开始为宝鸡农业“量身打造”新型农机。
日前,记者在宝鸡市鼎铎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试验区看到,一台蔬菜移栽机正在实验作业。驾驶员不断地将蔬菜苗放入插植机构内,只见机器驶过的地方,一株株油菜苗就被种在了地里,而且行距一致、间距均匀,深浅一致。
据公司技术总监陈杰介绍,这台机器每小时可移植2000至4000株,相当于两个人一天的作业量。
记者观察到,蔬菜移栽机的苗木托盘上,不仅有裸苗还有钵苗,有真苗还有塑料模型苗。据介绍,这主要是试验机器的适用性,扩大机器的适用范围。
不仅是蔬菜栽植实现了机械化,果园植保管理也更加智能。宝鸡博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他们根据本地果园实际,研发的果园植保、管理机器,弥补了我市经济作物的机械化自主研发的空白。
近年来,宝鸡市农机部门根据地形实际、产业发展状况,引资引智,开展农机自主研发。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向经济作物生产和山区农业生产转变。已在凤翔、眉县、太白、千阳和陇县分别建设了小麦、玉米、猕猴桃、蔬菜、苹果和奶畜养殖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采取“探索、实践、验证、示范”的方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创建。此外,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组织经营模式,引进和研发了一批新型农业机械。据了解,目前,全市农机生产企业共14家,已取得近百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