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生态优势是贵州最为独特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更是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生态环保领域重点改革、推动全民参与共治和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八个方面发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修文县峰泰湖森林公园
2017年,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记者从《2017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中了解到:2017年,贵州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据悉,贵州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5%、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9个中心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全省88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0%,83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比94.3%。
2017年,贵州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94.7%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主要湖(库)监测垂线中84%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但保持在总体为优良的较高水平上;14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
同时,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13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个数达标率为98.4%,水量达标率为97.9%。
在声环境质量方面,全省9个中心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9个中心城市昼间区域平均等效声级为55.8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9分贝,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94.6%,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71.7%。
此外,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国家及省级重点辐射污染源在环境风险可控范围内运行。
贵阳太阳湖滨河公园
多措并举,确保我省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截至2017年,我省9个地级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1.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年均浓度83微克/立方米下降38.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3年下降5%以上”的目标任务。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程介绍,我省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得益于贵州省的各项措施,“建立了省政府分管省长参与季度重点工作的调度机制,分管省长亲自安排部署、研究解决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陈程表示,省环保厅建立了以监测为基础、以质量为导向的环境空气质量会商机制,指导督促重点工程、重点环节,推动管理转型,“建立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周调度制度,通报预警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薄弱环境和需重点管控的事项。”陈程说。
同时,我省研究制定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试行)》,率先建立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机制。
“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对污染天气的精准预警预报与溯源分析。”陈程表示,同时强化轻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各市(州)中心城区制定实施了《中心城区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加强轻度污染应急管理,有效降低污染天气出现的概率和频次。
黔西南州望谟县蔗香镇码头
2014年以来,贵州关停424家污染企业
2014年,贵州省启动了“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到2016年,行动升级为环保执法“风暴”行动;2017年,该行动再次升级为环保“利剑”执法百日攻坚行动;2018年,省环保厅又明确以“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违法行为”为主题的三年行动计划,将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确保到2020年全面同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据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环境监察稽查处副处长孙中发介绍,自“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省424家污染企业被关停,6965家企业被罚款,罚款金额44940万元;494个环境违法案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其中涉嫌环境犯罪案件43起,已审判17人,行政拘留275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57件。
另外,省委、省政府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狠抓问题整改,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方法路径、投入保障、督查督办等方面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不折不扣、有力有效推进问题整改。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72个问题按序时应完成30个,实际已完成37个;72个问题分解成的385个子问题完成整改266个,其余正在按序时推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省转办的3478件群众投诉案件,全部办结答复。
贵阳观山湖公园一角
到2020年,基本建成“多彩贵州公园省”
早在2004年6月,贵州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和香港、澳门等共同主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通过了《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启动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合作。
2009年8月,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2012年,贵州提出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称,“公园省”建设不仅是推动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贵州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必然选择。
根据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以2020年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持续优化、质量优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开放融合发展为重要支撑。
贵州处于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贵州发展旅游业具有客观条件,又是唯一一个县县通高速的西部省份,而在扶贫和维护生态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又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贵州省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建设目标,表明在未来贵州省的经济主要发展动力中,旅游业将成为关键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