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镇巴县民间歌手彭光琴2016年获得陕西省群星奖、第十四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银奖,镇巴县文工团青年演员张春艳荣获第五届陕西音乐奖声乐比赛美声组二等奖,镇巴县大型陕南音乐舞蹈剧《风从巴山来》在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中获得“文华剧目奖”、“音乐奖”和“舞美奖”三个奖项,2018年7月,免费到西安音乐学院附高学习的镇巴县高三贫困生王奕景以优异成绩考入该院现代音乐学院演唱专业。省级非遗项目旬邑唢呐在第二届全国唢呐展演中荣获三等奖,并在多地演出。西安音乐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高晓鹏说:“这让大家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现在旬邑学唢呐的学生越来越多。”
这些是西安音乐学院自2016年以来通过文化帮扶宁强县、镇巴县、旬邑县等地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旨在通过这些先期成效,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借力文化带动一方发展。”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安金玉说。
据副院长安金玉介绍,镇巴县被誉为“三乡之地”,一直以来,当地政府持续打造“三乡文化”,即:民歌文化、红色文化和苗族文化。镇巴民歌是陕南民歌的典型代表,但一直没有陕北民歌推介力度大,影响广。宁强被称为羌族故里,传统的傩戏、羌舞、羌笛、羌绣等都是典型的民间瑰宝,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亮。旬邑唢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历史典故,曾一度广受关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近些年面临着传承断代的窘境。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有温度、有深度的文艺创作和艺术活动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在快乐中实干,在实干中富裕,这不仅是精准扶贫所需,也是文化兴邦之基。”西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张立杰表示,“我们依托学科优势,确定了三地的帮扶思路:以结对帮扶和产业支持为困难群众生活谋脱贫,以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实践为基层艺术教育添动力,以文化产业升级转化成为基层文化整合与旅游经济发展创品牌。”
在这样的帮扶思路下,西安音乐学院除常态化开展驻村帮扶、产业支持、教育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外,重点确立了三个文化帮扶项目,让基层单位和困难群众对本地文化自信和自强起来,通过开阔视野,提高境界,不断推进物质富裕和精神文明双提升。具体项目有:一是与宁强县委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打造羌文化,推动宁强旅游发展,提升县镇村人气,带动县域经济建设。二是大力支持镇巴县歌舞团人才培养和硬件建设,使其成为坚守基层弘扬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三是针对旬邑唢呐演奏艺人断代、演奏风格走样、曲目濒临失传的危机,迅速成立专业化帮扶团队,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大新生力量培育力度。
为宁强县巨亭镇捐赠音乐器材等
音乐学院帮助镇巴县打造青水镇苗乡特色学校,帮助该校培训舞蹈队、合唱队、葫芦丝队,图为该校竹竿舞表演
对文化帮扶的路径,西安音乐学院围绕硬件支持、师资培训以及搭建展示平台展开,核心是对地方优秀文化进行转化和创新。已有丰富帮扶经验的高晓鹏深有感触:三个地方的优秀文化,与现代人的审美有些脱节,所以要对其进行创新和转化,让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来进一步拓宽发展市场。学院对镇巴民歌进行技术指导和科学训练,对传统的民间民歌进行改编,注入时代元素,使传统的民间民歌更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宁强羌族文化,坚持每年派出大学生“三下乡”义务支教服务,派出音乐专家下乡采风创作,对现有的文化传承人进行系统的指导和科学培训,逐步形成特有的文化产业,促进了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今年,学院还立足宁强县巨亭镇中心小学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基础上,组建了“溪音少儿合唱团”,在传承经典文化过程中,让山村的孩子们放飞了梦想的翅膀。
帮助组建的溪音少儿合唱团
责任编辑: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