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禁提前教拼音等课程
教育部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禁教授识字、计算、英语等课程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通知》明确,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通知》还要求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此外,《通知》还明确要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
小学零起点教学也被列入《通知》中。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本次专项治理
部分重点内容
1、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2、幼儿园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3、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的,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教师的责任。
4、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 链接
教育部多次发文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教育部已多次就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发文。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2012年,教育部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需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科学保教,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
响应国家号召,各地陆续出台相应政策。例如山东青岛今年6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段学校初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及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项督导工作。
■ 观点
部分小学入学测试导致学前班热度不减
一边是三令五申,一边是幼升小的焦虑。不少家长告诉记者,别家孩子都上培训班,自家孩子不能不上,“一步都不能落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学前班热度不减的根源。他举例称,有的小学在幼升小时会对孩子进行测试,只有孩子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英语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给了家长们报班的动力。
孩子上了这些衔接课程,真的有效果么?一位安徽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会影响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除非真的全面禁止,不然家长还是想让孩子提前学,担心别的孩子都提前学习了一年级课程,小学老师会因此讲得少。”这位老师说,这也导致不同学生基础不一样,上课不好上。
此外,也有不少老师反映,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课程后,有的也会出现上课不专心、走神的现象,最后对知识一知半解。
“三年级现象”近年来不断引起关注。储朝晖解释,该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学了一些知识、进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儿园游戏玩得很充分、各方面个性能力发展很充分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开始超过一年级时表现更亮眼的孩子。
■ 现状
幼儿园大班现“空巢”现象
尽管主管部门多次发文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各地陆续出台相应措施,但是“幼升小”的焦虑仍以不同形式存在着。
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陕西教育》曾发布一份数据,显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五省区被调查的133所公、民办幼儿园中,100%存在增加小学化课程的现象。具体来说,133所幼儿园都开设了拼音课程;82所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96所幼儿园开设了识字写字课程;还有部分幼儿园开设了电脑、写字、珠心算等课程。
2017年有媒体援引一组数据披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西部五个国家级贫困县442所幼儿园做的调研显示,从桌椅摆放和教室布置、作息制度以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来看,大约2/3的幼儿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
即使在不教授小学课程的幼儿园,孩子们也用另一种形式接触着小学教学内容,即所谓的“幼升小衔接班”。
天津一名家长告诉记者,自家孩子会上半年大班,半年“幼升小”课程,其中“幼升小衔接”课程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的。
这种现象在北京也很普遍。据媒体报道,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离开幼儿园,为上小学做准备,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空巢”现象。有家长称,班上孩子八成去了学前班。
从供给方角度看,幼小衔接培训班以五花八门的形式向家长提供课程。
不少培训机构都表示,幼升小课程主要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来适应小学生活。其中一家培训机构还称,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在1990年至199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40%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不适应,学习状况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溜号;写作业需要督促,拖拖拉拉、马马虎虎;不喜欢阅读,没有每天读书的习惯……因此开设幼小衔接课程至关重要。
记者发现,语数英是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必备课程,拼音识字、国际音标、口算心算,珠心算等学习内容都十分常见,有的培训机构甚至还安排了中班升大班数学暑假课。
培训班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据媒体报道,山东济南的幼小衔接培训班的价格普遍在一年两万元左右,有的高达三万元。
实习编辑: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