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纸”尖文化,感受“剪”艺魅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支教特色课程
新西部教育网讯(通讯员 程嘉琪)随着科技的告诉发展,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变革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基本的实践素养。社会发展到今天,要求从小学阶段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支教队伍的教学组特别安排了手工制作课程,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内容,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手工,是指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在不使用特殊工具的基础上,通过折、捏、压、剪、卷、印、叠加等手动操作过程,制作出可爱、精美的手工作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语文、艺术、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相关的发展理念。手工课,也叫做劳技课,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应用已有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了新的知识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手工课上,通过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简单的纸飞机,传统的剪纸,都是孩子们的手工课必不可少的经历。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常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孩子们满怀好奇心听郭老师讲剪纸的起源、历史故事、传承历程。孩子们被分为四个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一起画,轮流剪,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手脑协调的能力,展现出了默契的团队精神。第一节课郭老师教同学们剪了一个经常在婚礼、过年等喜庆场合中出现,象征喜庆和祝福的“囍”字。
梅老师给一到三年级的同学们带来的是折纸课。折纸大约起源于公元1世纪或者2世纪时的中国,6世纪时传入日本,再经由日本传到全世界。折纸作为一项玩具,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它象征和平与纪念,也是一个极佳的消遣方式。
同学们在梅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的努力,折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梅老师从画图、操作等方面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从手工制作学习色彩美、对比美、比例美,陶冶情操。
手工制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程、激发兴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手脑协作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开发智力,提高了同学们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