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梳理发现,17种外资药和1种国产药符合条件
随着新一轮医保谈判推进,各界对可能入围的产品关注甚高。
日前国家医保局宣布,新一轮抗癌药专项谈判稳步推进中,其中外资药企将有16种药物纳入谈判范围,对此南都记者梳理目前未纳入国家基本医保及未参与药价谈判的名单初步发现,有17种产品符合谈判条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后,有助于产品放量。
18种抗癌药将纳入谈判
据日前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新一轮抗癌药专项谈判稳步推进,经过60名肿瘤专业临床医生投票遴选,并征得企业意愿,最终18种药品确定纳入谈判范围,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药品,并预计谈判工作将于9月底前完成。
据南都记者了解,此次纳入抗癌药专项谈判的药品,覆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癌种,涵盖药物共计18个品种,其中16种是进口的药品,两种为国产创新药,值得注意的是,拟谈判的药品大部分都还处于独家专利药保护期限内。
据南都记者了解,此次医保谈判系第三次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其由2015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制定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而成。
在此之前,我国一共启动了两次国家谈判,第一、二批谈判目录共有39个谈判品种平均降价50%以上,并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39个谈判品种中,有17个抗癌药,而据国家医保局介绍,目前纳入医保的17种抗癌药品平均降幅达到57%,总体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医保资金已经累计支付了159亿元。
那么,目前医保部门是否有向相关外资药企进行降价谈判或沟通?目前推进的进度如何?对此,南都记者致电辉瑞、罗氏制药等部分外资药企,而得到的回应均是“暂未收到相关消息”、“以相关部门最终名单为准”等。
13家外企共17种药品符合条件
虽然相关部门或药企并未透露目前新一轮医保谈判的进度或入选产品,但是相关抗癌药的产品引起各界关注,对此南都记者在剔除目前国家基本医保目录(2017版)及第一、二轮药价谈判入选抗癌药后,发现13家外资药企共计17种药物符合医保部门所提出的范围(具体外资药企及产品名单见附表)。
在梳理过程中,南都记者发现名单中的药物,不乏去年全球销售超过百万美元的大品种,以诺华制药的尼洛替尼为例,该药物去年全球销售额18.41亿美元,该公司另一款药物磷酸芦可替尼销售额为19亿美元;又如强生制药的伊布替尼片,其去年全球销售额达44.66亿美元。
当然,符合相关治疗范围的还有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PD-1),但是该药物在美国年的治疗成本大约17万美元,近110万元人民币,月均治疗成本在9万元左右,即使在中国价格以此50%计算,则年治疗成本超过50万元人民币。
除跨国药企之外,国内药企亦有相关新药可能会进入本轮医保谈判,以正大天晴的1.1类非小细胞肺癌新药安罗替尼,是被业界认为入围希望较大的国产药物。
纳入医保后有望放量?
在业界看来,抗肿瘤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系“以价博量”的一种途径。某外资药企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直言,由于此前部分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的药物,在各自领域中竞争程度较低,因此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绩均“不俗”,“说真的,对于外资药企来说还是很希望能够参与到(医保)谈判”。
据申万宏源的研报显示,2017年第二次药价谈判入围的36个品种,医保带动的放量效应从2017年三四季度已逐渐体现,谈判品种基本实现了以价换量,该机构还预计,随着各省市医保执行落地,2018年医保调整带动的放量效应将更加明显。
那么,最终有哪些药物会被确定通过新一轮谈判进入医保?降价幅度将达到多少?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记者 贝贝 实习生 周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