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上午10时,我在济源名师朋友圈里转发了《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实施“书房计划”活动的通知》的链接,并以“十年坚持,终得推行”标题予以发布。此文一发,参与“书房计划”共建的朋友们纷纷留言:
杨征:书有香,房有香,回首十年来路长,心窗馥郁芳。
裴小鹏:有幸成为团队中的一员真好!一路走来,感恩!感谢!
张亚琴:感谢读书,让我学着讲语文;感谢团队,让我知道坚持的力量。
史佩霞:我们农村初中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我校持续深入的阅读活动,而这一坚持与我参与“书房计划”是分不开的。
李新乐:推动教师读书需要从两个层面推进,一是爱读书群体的引领,二是促进读书的机制,“书房计划”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我不太喜欢晒朋友圈,但今天确实不同,因为我们为了这个“书房计划”坚守了十年!2008年4月,那时我们还都是一群青年。源于教育的情怀,我牵头组建了一个济源青年教师读书团队,当时共读苏霍姆林斯基与阿莫纳什维利的代表作。但几期下来,大家总感到“说不到一块儿”,甚至还有人不辞而别,侧面了解了一下,是各自的阅读积累不够,表达与理解不在一个层面上。于是,从那时起,我们就提出一个口号:“书房计划”,即教师应自费建书房,让书房成为个人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就这么简单,事情一做就是十年。
十年中,团队的名称虽不断演变,但“书房计划”的“晒书单,晒书房”的方式却始终如一。我们从当年在没有任何政策支持的情况下,50名教师年平均购书费用从450元起步,后来逐渐提高到630元、780元……对于河南济源这个经济不太发达地区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因为,我们团队的人数在2011年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了100人。当年上海师大的郑桂华老师来到我们济源讲课时,听说这个数据和“书房计划”的时候也很吃惊,她认为,我们团队的阅读量不低于上海的一线教师。
十年过去了,大家的藏书仍在增加,大家的发展都在进步。当年的读书小组中,小学的小娟老师已经成了省级名师,高中的晓琳老师已经著书立传,教研室的新乐老师已经成为河南省名校长培育对象,全市最年轻的高级职称也来自这个团队。
十年过去了,我们很多人已经步入了中年,很多老师的孩子已经进入高中甚至大学,去年,团队中都艳老师的儿子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这个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读书,据都艳老师讲,家里很大一部分书籍都是给孩子准备的。
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购书;让教师接受最好的培训,就是让他们阅读。这就是我们十年坚守“书房计划”的初衷与动力。我一直想:如果全市7000余名中小学教师都能建一个漂亮的家庭书房,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愉悦地阅读,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相信,从今天起,距离这个“美好”不会再用“十年”了。
(作者:常亚歌,系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名师培养工程负责人,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