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各类机构组织的中小学竞赛和培训异常火爆。缺乏规范的中小学竞赛市场,增加了参赛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冲击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秩序,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健康成长十分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人民论坛网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
以更加综合的眼光衡量孩子,脚步就会慢下来,就会更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人民论坛网:您认为出现中小学竞赛乱象的原因是什么?
陈立华:竞赛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之所以会出现乱象,是因为孩子升学用到了这个结果。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还是中国的国情——孩子多,优质资源相对少。竞赛本身没什么不好的,其实在国外也有很多的竞赛,孩子喜欢、有兴趣就参加了。在国内,孩子身上背负的压力会大一些,不是兴趣驱动的,而是任务驱动的。人多,优质资源相对少,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如果大家都心平气和地接受,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就会好一些。
但是家长往往并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出现这种所谓乱象,其实与家长想满足自身的心理状态相关。有些家长还是没想好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只希望通过课外的时间赢得课上的一些表现,认为自己花钱报了竞赛班,任务就完成了,剩下怎么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培训机构也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相应课程。家长应当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另外,对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比较一元化也是原因之一。据我了解,不少发达国家比如英国考试都是由第三方评估的,虽然也会排名,但不直接和学校的评价挂钩,所以成绩不会成为衡量学校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学校包括行政部门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的话,这种状况应该就会好一些。这样教育者会以更加综合的眼光衡量孩子,脚步就会慢下来,就会更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竞赛的乱象就会缓解。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
人民论坛网:和前些年相比,这几年竞赛乱象有何变化?
陈立华:中小学竞赛有一个过程。最初单纯是某些在某学科特别强的学生热衷于参加竞赛活动,那时候参加的学生确实对那些学科有兴趣。但有一段时间之后,竞赛被炒起来了,因为与小升初直接挂钩,有些中学通过“占坑班”等方式选拔孩子,尤其是取消了小学统考以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当然,这些年改变还是挺大的。像北京市朝阳区在政策把握上做得比较好,基本上做到不以竞赛考试的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小升初的依据。但还是有些家长不放心,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培训机构也利用这一心理,做一些竞赛培训。
家长心态的改变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改变需要时间
人民论坛网:对于这种乱象,您认为应当如何监管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陈立华:监管这件事不好说。这么多年都没有完全解决竞赛培训班的问题,说明这件事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一面,很难说三板斧削下来就能够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人们提高认识。说某个文件出来就能遏制这种情况,我觉得几乎不大可能。这么多年,很多领导、教育专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说一句话、出个文件就能轻松解决的。现在很多竞赛、教育培训已经市场化了,市场的改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说现阶段可以做些什么的话,我的建议是淡化考试成绩对学校的引导。状元、600分以上、本科上线率之类的尽量不要提,这会造成无谓的社会压力。某一次考试不好,就会有人说:你看,这个学校退步了。但实际上,表面分数退步了,未必背后的教育也退步了。
中国考生多、竞争激烈,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快,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并没有达到足够的理性,现在家长就在这种状态下裹挟着往前走。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心态的改变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改变需要时间。(采访整理:人民论坛网孙易恒)
实习编辑:刘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