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如一条河水,不论是滚滚长江还是潺潺小溪都有一个目标——奔向大海。千阳县柿沟镇中心小学校长沈宝军,从1989年参加工作伊始,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
正是坚守着这份人生目标,20余年的教育历程中,沈宝军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他始终都是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之中。
千阳县柿沟镇中心小学校长沈宝军
因为那份坚守,“三尺讲台”成为他无悔的选择
从小深受父母的影响,沈宝军认为做一行就要爱一行,更要干好一行。1989年从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水沟镇,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征程,水沟镇是千阳县最西边的一个乡镇,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交通条件极为不便,作为在县城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没有任何生活技能,而此刻他首先面临的是生活上的困难,可他无怨无悔,服从组织的安排,毅然独自背起行囊去学校报到,步行近20公里来到了他教育生涯的第一站---水沟镇夹咀小学。看到学校几座矮矮的土房和东倒西歪的残垣,心中不禁一片茫然,犹如打破了一个五味瓶,不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些懊悔。突然从土房中窜出一群孩子跑到他身边好奇的问道:“你是新来的老师吗?”他无耐的点点头,孩子们连忙从他手中抢走了行囊,拉着他的手和衣襟要带他去宿舍,天真的孩子们高喊着:“我们的新老师来了”,孩子们就一直那样高喊着,一直那样欢快着,看到孩子们脸上那份自豪与高兴,此刻的他觉得一切都虚无多言,“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应该是他今生最无悔的选择。接下来的教育工作让他更坚信:看似平凡的教育教学不能当作一种职业去做,而是要当做一种事业去奋斗。在学校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从简单的洗衣做饭到如何去上好一节课、如何去教育并转化一个后进生,他就那样一点一点的奋斗着,一步一步的成长着,让自己从一个懵懂青涩的中师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告诉他千阳县最好的一所县城小学---启文小学要在全县教师中进行招聘,凡是成绩优异者,就可以直接调入县城参加工作,在许多同事的劝导下,也同时为了证明自己,毅然参加了竞聘,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到最后,顺利成为启文小学的一名教师。面对新环境,他感到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因为是全县最好的一所县城小学,所以家长对教学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学校对教师的业务技能水平要求更高,教师间业务技能、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比拼异常激烈,此刻的他感到了差距,在犹豫中徘徊,在徘徊中思考,他觉得自己现在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学习,需要的是不懈努力,他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之中,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站在教室窗前聆听其他教师课堂教学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下课后、下班后,深埋在台灯下读书学习成为他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和心中的困惑,成为他成长进步的力量源泉。每天就那样与时间赛跑,每时就那样与拼搏相伴,几年的努力拼搏让他很快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教学成绩一流、业务技能一流、综合素质一流,家长对他翘起的大拇指、连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等都是对他最大的回馈。因为能力强、成绩忧、素质高,县计经局申请人事管理部门要调他到计经系统去工作,在征询他本人意见时,他想到那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想到自己为之奋斗并深爱着的教育事业,他宛然拒绝,他真诚的说到:既然选择了平凡的教育事业,他就要为之奋斗终身,相信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同样会做出不平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年的县城工作经历,让他得到了磨练、让他得到了提高,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是乡村的任教经历,始终牵挂的是朴素纯真的农村孩子,他总觉得,农村的孩子更应该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扎根农村教育才是他教育征程中的主阵地。他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阻,向县教体局主动提出申请,自愿到全县偏远乡村小学去任教,经过他的多次申请,他终于如愿以偿,1995年来到了他教育生涯的第三站---高崖镇。高崖镇,地如其名,海拔高、悬崖多,是全县条件最差,距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准确的说不是乡村,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区。高崖镇殿沟初小,一所30余名学生,只有他和校长两名教师的一个教学点,又再次成为他教育生涯中的一次挑战,课后之余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成为他每天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山坡上捡柴禾、深沟里挑水,成为他每天必备的一项工作,遇到大雪封山,吃一个土豆都成为一种奢侈,可他并没有因此而耽误任何一个孩子,晚上在油灯下精心备课,白天在课堂上细致的教授每一个知识点,课间认真辅导者每一个落后的孩子,时常给山里的孩子们讲述着山外的美好,激励着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学习的动力,虽为一个教学点,但他的教学成绩一如以前名列全镇前列。因为62公里的山区道路全靠双腿步行,所以最多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因为所有家务都留给了父母和妻子,每次短暂回家都顾不得休息,尽可能多的帮助家里人干一些家务活,他不想让家里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每次返校时,都会听到整理行囊的妻子反复絮叨:“放着县城小学这么好的条件你不干,非要到山里去当”孩子王“,你还要不要这个家,还要不要儿子?”他总是憨憨的笑道:“在哪里都一样,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每次出家门都是令他很头疼的事情,不到3岁的儿子总是抱着他的腿哭闹着:“爸爸我不要你走,爸爸陪我玩,呜呜呜”,看着脸上挂满的泪水的儿子,他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亲吻儿子的脸颊,擦去自己眼角的泪花,满怀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毅然转身离去,儿子跑在后面大喊着、大哭着,摔倒了爬起来又继续跑,看到妻子连忙将儿子揽入怀中,他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孩子,快快长大,爸爸爱你,但还有更多的孩子在等着爸爸,”此刻,他再次踏上了62公里的山路毅然前进,步伐更加有力,更加坚定。1996年秋开学前一天,可恰逢阴雨连绵,眼看第二天就要开学,孩子们的课本此刻还在镇中心小学,需要老师去把书本领回来,怎么办?看到校园里破烂的架子车,他戴起了那顶旧草帽,拿上几个装书本的大袋子就前往镇中心小学,去的路上还好办,只是一辆空车而已,可返回的路上架子车里却装满了学生的课本,就那样,冒着大雨,带着一顶随时会被风吹走的旧草帽,生疏的按着架子车的辕杆,斜背着缆绳,在泥泞的山区小路上,一深一浅的挪移着,时刻还担心着装书的袋子会不会松开,雨水会不会淋湿学生的课本,整整一天,往返在拉书的路途之中。回到学校时天早已入夜,徘徊在校门口的老校长看到他弯曲的身影时大喊道:“小伙子,你怎么一声不吭就自己去取书了,你不要命了吗,你不会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吗?”他抬起头看着满脸皱纹的校长,擦去脸上的雨水和汗水笑道:“孩子们明天开学终于可以拿到新课本了,我们又可以正常给孩子们上课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可他早已深埋油灯之下,为新的明天而努力着。
播撒一米阳光,收获一片蓝天
你有多大的付出,上天就会给你多大的舞台。10余年教育历程,沈宝军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2010年,他被县教体局任命为崔家头镇中心小学校长,从教师到校长,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角色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对于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的他来说需要一次大的飞跃,他首先想到是责任大了,以前只需要管好一个班级,而现在需要带好一所学校,带好一个团队,能否管好一所学校,关系着一方故土的兴衰,维系着万千家庭的未来。静心沉思,他觉得,要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教师,一开始,他就从强化学校班子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激情干事意识入手,通过思想教育、先进学习等不断改进全校教师的思想作风,在各种工作任务面前,他总是带领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用于担当,什么工作最难、什么任务最累,他总是第一个扑下身子去完成,为其他教师树立典型和榜样,一次题为《激情成就人生梦想,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专题报告,在全校教师中引起共鸣。毕业班教学质量连续4年位居全县第一,毕业班英语教学成绩更是拔得头筹,教学管理经验在全县得到宣传和推广。2011年—2012年期间,全县教育系统进入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省级“双高双普”攻坚阶段,按照全县“一镇一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工作思路,崔家头镇面临全镇3所小学合并于原中学院内,原中心小学改建为镇中心幼儿园的艰巨任务,3所走读制小学合并后改建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更大困难,面对学生人数激增、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寄宿制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这无疑对原有的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来一次巨大冲击,“如何让学生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人数激增如何保障校园安全、如何让学生寄宿在校能吃好、睡好、生活好、省级“双高双普”创建中要求的十八室一部如何新建”……,这些萦绕在脑海的问题需要他时刻去认真思考、去解决,怎么将小学改建成一所幼儿园,对于从未从事过幼儿教育的他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更大的困难。“使命重于泰山”,办寄宿制小学、改建公办幼儿园,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克服万千困难完成各项改建任务是他唯一的选择,牺牲休息时间、牺牲寒暑假,一头扎进改建工作当中,小学、幼儿园两头跑,边学习边工作,许多都要从无到有、从不会到精通,带领全镇教师投身到改建之中,2011年、2012年两年期间他从没有休过一天假,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9月镇中心小学终于完成了各项改建和部室新建任务,镇中心幼儿园顺利开园,由于各项改建、新建任务完成进度高、效果好,2012年10月在崔家头镇中心小学召开全县省级“双高双普”创建现场推进会,来自于全县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200余人现场进行学习观摩,县教体局主要领导拍着他的肩膀风趣的说道:“沈校长,早就听说你在改建中做了许多小动作,今天看了以后,没想到你是下大了大工夫、动了大举措,当前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好校长!”
2014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沈宝军同志从崔家头镇调到柿沟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刚一接手就面临学校大的修建---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 9月份一开学,他就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安排专门力量进行项目的设计、勘探、招标等前期工作,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牺牲休息、休假时间,深入施工第一线,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联系相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商讨和制定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案,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5年9月份一开学,新建的教师周转房正常投入使用。
今天,他更多的是在思考,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如何前进,如何去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如何去实现内涵发展之目标?(文图/王维杰)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