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铜川百姓打造“诗与远方” - 资讯 - 新西部教育网

为铜川百姓打造“诗与远方”

日期:2018-11-28 10:31:38        来源:铜川日报    浏览量:

       新西部教育网讯(通讯员 朱元奇)“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们提供的文化服务群众买不买账?”“基层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只要‘把门打开’就行?”“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是‘小众’还是‘大众’?”日前,由市文化广电局、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全市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提升培训班开班。全市文化馆馆长及业务干部,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50人齐聚一堂,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搭建好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我们不能把这么好的房子、场地、舞台当摆设。”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郭慧宁说,这只踏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创建成绩需要转化成服务效能,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让各级文化场馆成为铜川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广大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源泉。”郭慧宁说。 

  如何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这是当前广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从省到县,从乡到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日趋完备。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依然存在:很多基层文化馆设备闲置,“农家书屋”书架上落满了灰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这些成为制约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和痛点。 

  “公共文化服务根在基层,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因素在人,需要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有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颜玉俊说,“我们通过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等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造就学有专长、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文化人才队伍。” 

  铜川市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较早的城市,人口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铜川市在完善设施网络体系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馆(站)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涌现、活力迸发”的工作机制,以重大节庆为契机,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注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同时推出优秀作品。“铜川讲坛”连续5年举办,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影像铜川等文化品牌活动已举办25年,2018年“诗与远方文化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主会场举办演出42场次,全市受惠观众累计达到15万人次。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与演出的对象扩大到了民营文化企业、群众文艺社团、文化类社会组织以及具备提供公益文化服务能力的个人,同时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了“百姓艺术课堂”“360度看铜川”摄影活动等志愿服务品牌。3年时间里,群众业余团队由2015年的527支增至1375支,文化类社会组织由45个增至69个,注册登记的文化志愿者由2700余人增加至5454人。政府积极开展特殊人群文化关爱行动,策划实施留守儿童夏令营、农民工诗会、农民运动会、残疾人文艺专场等系列活动;推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照金这片天》《照金岁月》《孟姜女》《孙思邈》等12部原创剧目;每年对优秀基层文艺团队与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经常性开展人才跨区域交流活动,选送具有潜力的文化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文化展演活动,让基层文化工作者开阔眼界、提升本领。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的另一表现是服务与需求的错位。要提升服务效能,就必须坚持精准服务,全方位对接百姓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陕西省艺术馆副馆长穆平潮说。为此,铜川市制定出台了《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办法》《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建立了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进行全程监督评估,同时建立了媒体观察员、社会监督员及第三方评价机制。“订单式”“菜单式”“目录式”活动项目与文化服务,让观众各取所需,看“单”点“菜”。 

  市文化广电局局长梁秀侠表示:“文化馆(站)效能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铜川市把提升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效能作为一项实践性课题,持续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百姓打造一片“诗与远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