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千年藏梦一卷书

日期:2018-03-21 09:39:18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量:

  有人称,最古老的典籍已在“焚书坑儒”中失去。但据《汉书·艺文志》:“具灭焚其籍者,儒诗仪说,诸侯撰己。秦纪、博书、医卜筮种,皆挟护藏。”说明当时只烧诗经、礼仪和诸侯为自己立传的文史,而秦代典史、工具、医药、种植等书籍未烧,还严加保藏。

  朝代更迭,烽火硝烟。一座座书楼藏阁或焚于战火,或毁于动乱,如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登封嵩阳书楼等。

  黑蝴蝶般飘舞的古籍灰烬,催生了众多为传承记载、延续国学、藏存史书的仁人志士。自南北朝起,出现私人建造的藏书楼,唐宋始有人创办私家书院。如五代杨悫所创应天书院、唐代陈与建立松州书院、罗简创建梧桐书院等。这些书院除“广招子弟,皆令就读,弱冠苦学”,还“聚书万卷,以资众读,藏延典史”。

  同时,还涌现出大批迷书的藏家。南宋书法家赵孟是大藏书家,藏品多为绝版典籍。赵孟任翰林学士时,得到一套宋初刻本《汉书》,便在每册加一扉页,正楷题跋:“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静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后之得吾书者,并奉赠此法。”该书遂被后人誉为“宋本之冠”,被大藏家王世贞、钱谦益等人先后珍存,后藏于清代皇宫。

  《绘事微言》记载,宋代知州胡应鳞藏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尽其家以为万卷书。其俸禄结余皆以购书,不够就用家里值钱的物品充抵,还不够就把衣服脱下换钱。

  明代富商朱大韶痴迷宋版书,愿以万金购其友一卷古锦玉签宋版《后汉纪》,友却以书欲换朱家美婢,朱欣然允诺。岂料美婢闻讯夜遁,以婢换书未成,朱竟抑郁成疾,不久撒手人寰,藏家中传为“以命殉书”。

  历代藏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身后这万卷藏书谁来管理?明代万历年间,南京进士焦竑醉心藏书,倾其积蓄建起澹园书楼。至其晚年,350多平方米的书楼藏有典籍4万余卷,系明代最大最全的私家藏书场所。但焦竑去世的20余年后,其藏书散失殆尽。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堪称幸运。它筑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创建人范钦27岁中进士,先后在湖南、江西、河南等地任职,后升任礼部侍郎。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官宦生涯,主管全国的文化、出版,为他藏书提供了方便条件。他精心搜集各类古籍、地方志、科举录、政书等,藏书鼎盛时达9万余卷。范钦辞世后,其长子范大冲用田地租金养护藏书楼,范家藏书代代承传。到100多年后的清代乾隆年间,“接力棒”传至范钦曾孙范友仲,天一阁藏书依然保存无缺。之后,因社会动荡,藏书大部分流失,至1949年,天一阁仅存藏书1.3万多卷。

  可见,古本典籍流传至今,融会着古人的千年藏书梦。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执着的精神,激励着现代读书人、藏书人递接、传承他们为延续文化所作的巨大奉献,从而一代接一代实现他们的美好夙愿。(文/周铁钧
 

实习编辑:刘桐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