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强化青少年素质教育,营造全社会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在蒲城县文体广电局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从2017年9月起,《蒲城红拳》非遗传承组织 “蒲城吴发泰红拳传习所” 50余名红拳传人走进蒲城县尧山中学,吴法泰老师及弟子于朝林、贾红丽、李辉、李建安、孙杰、路红湖、郭红等积极践行“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联合尧中设立了“尧山中学井勿幕红拳研习基地”,定点教授师生习练红拳。成立了尧山中学教师红拳武术队(由红拳传承人吴法泰团队每周一、三、五亲临教授)和学生红拳武术队(红拳非遗传承人吴法泰团队每天上午、下午指导训练),在尧园师生同练红拳,全校3000余名学生人人习武修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盛况空前。
发源于秦人的陕西千年红拳,历经风雨沧桑,扎根三秦大地,是中国汉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拳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元素,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转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
蒲城红拳源远流长,在传承本土武文化精髓中生生不息,陕西杰出人物胡景翼、杨虎城将军自幼就习练红拳、并将红拳在西北军中推广,武术教官杨杰、张鸣岐等均为当时著名红拳拳师,抗日义勇军中大刀队官兵也多习练红拳。历史上红拳用来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曾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将相故里,书香尧园”,红拳进尧园,更能体现尧园“中国梦,将军情,逐梦少年”的办学情怀。
以拳练人,道技兼修,弘扬传统文化,重振武术精神,在文化部门的积极保护下,在传人的不懈努力下,红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断融入生活,展现强大的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更加焕发勃勃生机,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弘扬和教育作用。
实习编辑:刘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