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扶植,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一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有助于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从小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孩子成为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者,坚信中医药文化。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存在一些崇洋媚外的人,外国的文化不可否认,有自己的独到奇特之处,可是我们在学习他国文化的时间,不能舍弃了我们老祖辈留下的精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在一定程度杜绝一些孩子从小就形成舍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味追求他国文化的弊端。
二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从小学习中医药知识,有助于梳理更全面健康理念。让孩子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健康”,自己的健康有多么重要。健康就是一切,没有健康,你就一无所有。中医重调养,强调“治未病”,有助于树立整体的健康观,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很有益处。现在很多大学生因离开父母的监管,都有熬夜、不吃早饭等不良习惯,自己却不以为然。不吃早餐,容易患结石,身体的饮食都是有规律的,胃液和胆汁的分泌是按照规律的,不吃早餐,依然会有胃液和胆汁进入胃肠,而不进食,导致胆汁的反流,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形成结石。同时还会造成慢性胃炎、胃溃疡、皮肤干燥、容易衰老等。因此从小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念,更好地理解、珍视健康,注重人与自然地统一性,学会在与四时合其序中生活,这不仅不是负担,还将是一辈子的健康财富。所以让小学生学中医,并不是为了培养“小郎中”,而是一种健康观念的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三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有助于孩子人格品质的培养。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人文教育资源,通过讲述杏林春暖、大医精诚等医德故事,可以发挥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培养、道德塑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就如“杏林”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到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在院子里种植五棵杏树;病情轻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颗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院子的杏树就越来越多。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后人也将一些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尊称为“杏林”。而这样的中医小故事则可以培养孩子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学习董奉心系他人,高尚医德的品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健康成长不但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希望。
(聚隆光明中医药传承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