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主要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的拙见是:
指导学生加强预习
预习之前,我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因为预习提纲是学生自学入门的向导。通过设计预习提纲,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揭示所学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当然,在每一次讲新课前,我都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防止预习流于形式。并要求学生预习一定要细致具体、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我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我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 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长×高+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传授给学生。用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用综合归类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此经常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日渐增强。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单调落后的学习方式不能使学生持久、主动的参与学习,所有,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知识背景、个体差异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了小组情景表演、合作讨论、小记者采访、数学王比拼等教学活动,并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在各项活动多动手、多动脑,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进一步发展。(作者系陕西省乾县教育局秘书科副科长、综合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