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东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召开首届股东大会
务东村便民服务大厅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果业技术专家深入灞桥区务东村指导猕猴桃种植户做好采摘工作
爱心课堂解决了村民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民们都成为了股东,地还是大家的,如果流转出去了就不用自己亲自种了,不仅能分红,闲暇时间还能打工挣一份钱,想想这日子就美。”提起今年以来村里加快推进的改革进程,灞桥区务东村65岁的杜致广满是期待。他家里有5口人,种了3.5亩的猕猴桃,他希望改革的成果给全家带来更多的收入。
2017年以来,灞桥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后选取了经济条件好、具有城中村改造基础村子开展试点工作。今年6月,区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137个,完成总任务的79%; 55个村完成了成员身份界定,38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厘清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构建农村治理新体系中,实现群众权利最大化。
摸清家底
打赢产权制度改革首场硬仗
“清产核资,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灞桥区务东村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陈敏说,村集体到底有多少资产?有多少债权债务?有多少经济合同?对于这些数据,以前不是很清楚,在这次改革清产核资中,终于摸清了家底,每一笔账都要张榜公示,产权明晰,村民们都拍手叫好。
陈敏说,去年该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后,聘请了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对村集体资产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并进行专业评估。村里专门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配合专业机构采取由账查物、由物查账,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清理方式,开展资产清查,填制登记表,重点清产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及现金、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等。对于集体资源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明确了债权债务,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了两榜公示,并经村集体成员代表大会确认。
截至2017年7月31日,务东村资产总额881.90万元,负债520.73万元,净资产362.18万元。资源性资产总面积1665亩,其中农地1313亩,非农用地352亩,村集体经济从而实现了公开、透明、可查,为下一步村股份经济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2018年2月,务东村取得灞桥区农林局颁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了良好平台,标志着务东村内改任务完成。
身份转换
村民成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东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灞桥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窦江涛说,集体资产由以前的“人人有份”改革为“人人有股,归属清晰,权能完整,固化了群众利益,保障了群众集体资产股份权利,真正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从而实现了群众权利的最大化。
以务东村为例,在股权设置及资产量化过程中,由村集体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股权设置,原则上只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两大类,量化的股权实行静态管理。务东村股份量化资产为99.74万元,折股99.74万股,平均每股1元。其中,成员股74.64万元,占总股本75%;集体股25.11万元,该股的设定比例约为可量化净资产的25%。截止到2017年7月31日,全村共有2530名股民,每位股民持有295 股,约占总股数的0.0295%。
“我现在既是村民,也是股东,希望村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老百姓就能多分红,大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44岁的村民杜凤英说。
务东村全村758户,3250人,这些人中到底哪些具有股东身份,界定村民身份、确定股民资格是身份认定的难题。陈敏介绍说,在认定过程中,他们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综合考虑村民的户籍关系,收益分配及权利义务关系,在结合村实际,制定了务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意见,并公示,同时入户填报,调查走访、汇总并公示初稿,再修改,再公示,直到群众没有意见。最终确定具有集体成员身份的人数为2530人,建立集体成员身份花名册,并向区、街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提升能力
构建农村治理新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构建了农村治理新体系,提高了农村治理能力。” 窦江涛说,改革后,建立了村党支部统一领导,村委会、村监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产权交易中心、村政务服务中心并行的治理结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防止少数人控制集体经济,保障农村产权关系明晰,流转顺畅,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新治理体系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
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实了党支部职权,加强了党支部的领导力。该村积极运用“党建+”模式,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突出村委会村民自治的主导作用,强化村务治理主体职责,村委会将村民委员会代为履行的村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移交给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实现村民委员会与股份合作社分账核算管理,让村委会更有效的发挥村民自治、村民管理和日常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补充完善监委会要切实履行村务监督职能的发挥,有效对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政务服务中心、村产权流转交易站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并依托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系统,利用村级事务阳光党建平台,通过“四屏”进行村务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新的治理体系强调股份经济合作社是管理集体资产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具有特别法人地位,有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激活了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激发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内生动力。而村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责,就是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既方便村民办事,也凝聚人心。
理清思路
知道下一步该干啥该咋干
“每天放学后,只要村民有需要,孩子都会有专人接送,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功课,这让家长很省心。” 9月20日下午4点半,务东村小学放学后,10多名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村里的“四点半爱心伴”课堂,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写家庭作业。60岁的李怀芳在务庄小学当过老师,退休后就到村里办的这个小课堂上来辅导孩子们学习,每天这个时候,都是她一天中最高兴的一段时光。
务东村村内村容整洁、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到位,村便民服务站、老年活动室、便民超市、卫生室、电子阅览室、“四点半爱相伴”课堂、笼式足球场、维权驿站、VR全景村容村貌及民情大数据展示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
陈敏说,组建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后,建立了股东代表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机构,也就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通过合作与联合、入股合营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合作社作用,引导、扶持、帮助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在改革中的不断探索,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也知道下一步该咋干、该干啥了,有了目标和方向了。”陈敏说,改革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群众收入较往年增长了10%。村里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完善,为民服务的内容也更多、更全、更有实效了,村容村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心也越来越敞亮越来越有底气。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灞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并始终将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贯穿到改革工作的整个过程,不断构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开启了我市“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灞桥样本”。
本版文/图 记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