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街办乡道的3.5公里出村道路通车了,16户贫困户通过市级脱贫验收,最近,临潼区三庙村的喜事一桩连一桩。作为脱贫帮扶单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三庙村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将昔日山坳坳里的偏僻村落,打造成充满农耕文化元素的生态旅游村,带领村民集体致富。
三庙村位于临潼区穆寨街办西南部,距离西安城区约60公里。翻过秦岭北麓浅山区的一道道山梁,一片错落有致的梯田呈现在眼前。“我们村的地形像是一朵七色花,村委会所在的山头是‘花心心’,向外辐射出7道山坳坳,11个村民小组、237户村民就分散在这些山坳坳里。”三庙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高俊岗介绍说。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长的形象截然不同,40多岁的他皮肤黝黑,穿着一双沾着泥土的登山鞋走在乡间地头,用地道的方言和村民们拉家常、讲农技,说起农事头头是道。
作为省级重点扶贫帮困村三庙村的帮扶单位,2016年7月以来,西安中院派出驻村工作队,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助力,为未来的全村发展出谋划策。如今,三庙村所有村民小组通了水泥路,郭家组、南湾组的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村民小组全部通上自来水,接通生产生活用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用于灌溉的拦水坝也在修建当中。高俊岗说,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他们对三庙村的发展还有一套完整的远景规划。
三庙村地处深山,沟深林密,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新,共有12棵古树被列为“西安市古树名木”,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其中,村口的“三棵树”名气最大,皂角树、黄连木树、国槐树,三棵古树环抱一圈,成为三庙村最具标志性的地理符号。
除了推出“古树村落”的原生态景观,西安中院与村委会通过调研、考察,确定了千亩核桃园和千亩鲜花梯田的发展方案,将传统麦田与玫瑰、常夏石竹、紫锥菊、杭白菊等各色花卉穿插种植,将传统的山地梯田打造成特色的七彩梯田。同时,协调联系了从事植物萃取专业的生物科技公司驻村,上门收购花卉进行深度加工。
目前,西安中院已在村内各个道路口都设置好了景区指示牌、游览路线图,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来此观光游览。在村级养老中心建成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自筹资金建成了一间名为“静竹轩”的乡村阳光民宿。临潼区相关部门请来专业人士创作3D立体壁画,将耕牛、农具、农作物等农耕文化符号画在村民们的院墙上,供来往的游客“打卡”拍照,增添了乡村旅游的趣味性。
就在上月底,被称为“临潼第二条美丽环山路”的西黄路正式通车。这段路长约3.5公里,三庙村的村民出村、孩子上学,终于走上了水泥路。在西安中院的持续帮扶下,11月20日,三庙村共有16户贫困户通过市级脱贫验收。从贫困户到脱贫户,村民张清德越来越有信心:“等到来年花开了,我们村肯定更美、游客更多,大家的日子都有了盼头。” 记者高雅 见习记者姚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