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点半现象”带来的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学校要履行好主阵地责任,制定更加务实的教学大纲,科学规范地确定学习内容和学生在校时长;政府部门则应加大财政投入,尽可能将课后托管纳入财政支出,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使教师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最近,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宣布从9月份新学期开始,为主城区所有小学开设免费晚托班,由学校老师负责,预计托管到每天17∶30,“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按行政班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由政府出手指导学校开设晚托服务或引入第三方,解决“三点半难题”,杭州不是第一家。近年来,广州、上海等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特别是在2017年3月份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后,许多家长都在翘首以待学校开设课后托管。原因很简单:孩子三点半放学,家长大都没有时间来接,就算接回家也不知道干吗,白白浪费几个小时;那些社会机构开办的课后托管班资质存疑、收费不菲,安全性也不完全靠谱。如果由学校开设课后托管,家长则不用操心提前接孩子的问题,老师了解孩子,辅导起来更方便,而且学校托管往往免费或者只收很少费用。
然而,一年多来,各地的学校课后托管工作进展却相当缓慢,学校和老师顾虑重重。最大的担忧是,学校责任太大,老师负担太重。因为不是法定责任,学生在课后有个磕碰,学校就会考虑取消课后托管,老师们课后代管学生又往往是义务劳动,或者只有很少的报酬,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
“三点半现象”的存在、家长们对课后托管的渴求,直接原因是这些年的减负大幅压缩了课堂教学内容,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课堂上减负,相关习题和思维锻炼不足,必然把学生推向课外培训机构,只会增加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校外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为了追求优秀率和“影响力”,变本加厉地超纲教学、提前教学,造成了几乎所有学生都学奥数、都考特长的畸形链条。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需要的不是单纯减少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真正要改变的是过去那些重复的、机械的教学方法。否则,哪怕学校每天只上半天课,学生负担还是重,因为他们必须去上课外培训班。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课后托管问题与减负思路问题有关,也与教育改革取向有关。破解这一难点需多措并举。学校要履行好主阵地责任,制定更加务实的教学大纲,科学规范地确定学习内容和学生在校时长;并将低年级学生课后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政府部门则应加大财政投入,尽可能将课后托管纳入财政支出,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使教师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从目前相关地方的实践看,把课后托管纳入财政补贴、购买社会服务,确实有助于缓解矛盾。(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