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直罗镇安家川张宝成脱贫记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张伟莉 记者 王宏海)“张宝成被评上脱贫示范户了?”“没有想到张宝成竟然能被评为脱贫示范户,穷的叮当响的一个人。”
张宝成被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产业(自主)脱贫示范户这件事情已经在富县直罗镇安家川村传的沸沸扬扬。
近日,记者就走进了直罗镇安家川村,对张宝成的脱贫事迹进行了探索。
“我并不想戴上贫困帽子,也不想借这顶帽子过日子,而是希望政府能给我指出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
说起当年戴上“贫困帽”的时候,张宝成咧嘴一笑,还有些羞涩:“其实我也不想当贫困户,虽然确实穷,但感觉脸上还是不太光彩。”
当时张宝成已经接近50岁,一家人主要靠种植2亩玉米养家糊口。妻子患有糖尿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张宝成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加之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在医药费跟学费的交迫中举步维艰,还欠了不少外债。为了增加收入,张宝成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地里活忙完后,他还要忙着四处打临工。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张宝成一脸愁容,随着年龄增大,那样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劳动的日子,他渐渐吃不消。
就这样,2015年6月,政府根据张宝成家庭的实际情况,将他划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行列。
“2015年政府给我发了8头猪,加上我自己有4头。第一年对养猪没有经验,收入不是很好,成本也包不住。”张宝成心有余悸的告诉记者 :“赔了之后,亲戚时不时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放弃养猪。村子里还有人说我自不量力,闲言碎语经常都会传到我的耳朵里,听到这些觉得很丢人。”
“到底坚持养殖?还是放弃,继续做回那个穷人?想着自己这么多年过得穷日子,为啥就不能把日子过前去。政府给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为啥就不能好好珍惜,再不好好努力就真的要一辈子背上‘贫困户’这个代号了。这种思想斗争也折磨了我很长时间。”说到这张宝成皱了皱眉头。
“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
张宝成努力克服自身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限制因素,也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经常会向专业人士请教,或者自己在手机上学习科学养猪技术,刻苦钻研,政府也会不定时请专业人士来给张宝成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2016年底的时候从二三十头已经繁殖到了100头左右。算上猪崽,那一年一共卖了30多头,收入近三万块钱。
“虽然没有赚多少,但是把养这100多头猪的成本包住了,这也算是一大笔收入。”
说起2016年的养殖过程,张宝成是滔滔不绝:“第一批母猪产仔前,我就打了很多干草,铺在了猪窝里。要学会‘接生’,还得像伺候“月子人”一样照顾母猪。为了观察母猪的产仔安全情况,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每一次产猪崽我都要在又脏又臭的猪窝里看一宿。”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
安家川村支部书记任根海告诉记者:“张宝成的妻子去年冬天已经去世了,儿子外出打工。一百多头猪就靠张宝成一个人操心,个人确实勤快。
“一百多头猪,也没有钱买玉米,去年我就申请贷了5万块的政府贴息贷款,全用来买玉米。”
送技术、借资金,在政策扶持下,张宝成在养猪上尝到甜头后,并没有松懈,而是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
据了解,张宝成养殖的生猪2017年底已经繁殖到了近150多头,除去销售的商品猪和仔猪外,目前仍有120头的存栏。去掉成本他净赚4万多,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我已经脱贫。去年政府宣传养驴产业,我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养上几十只驴,只有上了规模,才能赚得更多。”谈到未来,张宝成信心满满。“根据目前的情况,今年计划能卖80头猪,净利润也应该有10多万元,”说到这些张宝成由衷地感叹,“党的政策好啊,脱贫致富不是问题!”
如今,村里人一提到张宝成都是满口称赞,他勤劳肯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感染了大家,也让大家对他更加尊敬。
“据统计,2017年直罗镇共有贫困户376户,类似张宝成这样的养殖大户有20户左右。通过引导他们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有了资金,贫困户就大胆地干起来,有了收入,脱贫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直罗镇副镇长刘锋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