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平潭印象》
选谁来“代言”云南?许多网友把目光投射到了她身上。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声是夏虫唤天边太阳,是甘泉于林中流淌,是孔雀正缱绻低鸣,是民歌在田间荡漾……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她从洱海之源出发,往世界之巅走去。一路行进,留下了最美的云南印象。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云南,再多辞藻也不如她的名字那般传神——杨丽萍,三个字足以填充人们关于云南的所有美好想象。
资料图:杨丽萍《雀之灵》李秋明 摄
走呀,去诗的远方
近来,很多云南人纷纷转发一部名为《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的短片,配以各种精彩点评,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
甚至有网友逐帧截屏,感慨“每一帧都能做手机屏保”。省外朋友也乐于加入转发之列,和还未踏上红土高原的人分享:“看啊,这就是美丽的彩云之南。”
《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是一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出品的关于云南的形象宣传片,走遍云南16个州市,从上万个镜头中甄选出最终7分43秒。
哈尼梯田、风花雪月、奇崛之石、白云蓝天等尽收眼底......而拉开这一切美好的人,正是杨丽萍。孔雀漫天飞舞间,她标志性的手势成了其中惟妙惟肖的一只。
“彩云上的舞蹈,是远方的诗,故乡的梦。”杨丽萍说。没有旋律,低语却似歌声悠扬;没有舞蹈,心神却已飘游四方。
资料图:杨丽萍《孔雀之冬》 图片来源:新华网
回吧,归梦的故乡
究竟是想到杨丽萍就会联想起孔雀,还是想起孔雀脑海中会出现杨丽萍的身影?
亦或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因为他们早已合二为一。
在故乡大理,苍山洱海、草木虫鱼,万物皆有灵。所有的一切熏陶着年轻的杨丽萍。她在花海中舞蹈,在雪山下舞蹈,在七彩云霞里舞蹈,舞着舞着就成了“舞之精灵”。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生活中我学一只孔雀,学一条河,学一朵花。舞台上,我就用舞蹈告诉大家孔雀是如何振翅的,河流是怎样奔腾的,花朵是如何怦然绽放的。”杨丽萍形容,这些是云南本来的样子。
故乡云南用丰富的养料滋养着“舞之精灵”。即便早早成名,走得再远,她也不曾忘记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
杨丽萍始终记得回家,热爱回家。她能在国际舞台上表演,也会在三月街的民族广场为乡亲们跳起《雀之灵》。她喜欢和彝族青年一起手拉手尽情跳打歌舞,有时也静静坐在一角,仔细聆听姑娘小伙对山歌。
“我的父母都是白族,我老家就在洱海北边的洱源县文强村,我是白族人民的女儿。我的舞蹈师法于自然,取材于民间,表现的也是自然和劳动群众……”杨丽萍不只一次地说,掌声、鲜花、金钱都是身外之物,将来走下舞台她可以回家种田。这并非玩笑话,而是一个从故乡出发、永远眷恋故乡、也将回到故乡的艺术家的肺腑之言。
“艺术有根,根深千尺,是家乡,走的再远,也走不出绿叶对根的感恩,这里是云南。”《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中,杨丽萍如此说道。
确也如此,当2013年12月19日她回到云南演出,人们才猛然反映过来这竟然是杨丽萍从舞台转向幕后的“最后一舞”。
最后一次演出,她选择回到故乡;最后一支舞,名为《孔雀》。
“其实生命就像春夏秋冬,是我们一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的轮回。”杨丽萍说。
遗憾,曲有终时。终于,到了最后一刻。杨丽萍手指捏成雀冠形状,提着裙摆翩然出场,谢幕。
可也就在这最后一刻,在这只最美孔雀身后,年轻的孔雀紧紧相随,次第而出。
惊喜,人未散去。
来啊,最美的云南
“作为舞蹈家,她的形象符合云南特色,她始终不忘家乡。”《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制片人史茂说。这句话也道出了每一位倾力奉献的云南人的心声。
于是我们看见:李心草指挥虫鸣鸟叫,金飞豹跑过高峰低谷,晓雪吟哦雪月风花,法籍滇文化学者裴逸风站在高原上和世界对话……熟悉的身影一个接一个出现在《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中,他们联结着云南。
在云南,泸沽湖,荡漾生态美;望天树,欲攀天边云;普达措,诉说物种丰;洱海清,倒映大理兴……还有那怒江天险,始终敌不过这里人们的进取心。
万物有灵万物生,万物和谐万物荣。
“回归最柔软的初心,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里是云南。”杨丽萍说,她无论是跳舞还是讲述,只是将云南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记录、分享。
也许《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只是一个序章,杨丽萍开了篇。而更多属于自己的云南故事,今天起我们静静听你讲。
云南网记者 张蕊 龙彦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