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已成为校园暴力案件中高频词语。”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的报告显示,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近七成涉故意杀人罪案件为预谋犯罪,超六成牵扯到“宿舍”。
报告显示,近三年校园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校园暴力案件共计1000余件。2016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6.51%。2017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3.37%
在案件分布上,一审审结的校园暴力案件审理法院主要集中在河南、贵州、山东等地。与之相对的是,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地区校园暴力案件量占比不高,案件量占比分别为2.35%和0.48%。
同时,2015年至2017年,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事伤害案件。校园暴力案件中,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近三年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幅分别为24.62%和18.51%。此外,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在2017年有小幅增长,同比上升10.58%和14.08%。
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涉故意杀人罪案件为预谋犯罪。具体来说,2015年至2017年,13.46%的校园暴力案件中有事先谋划情形,并且近三年案件量基本持平。在这些案件中,被告人实施犯罪目标明确、并进行了事前准备工作,其大部分原因为心怀怨恨或不满进行打击报复。在校园暴力案件中,69.76%的故意杀人罪案件是有预谋的犯罪。
报告还指出,“宿舍”已成为校园暴力案件中高频案发地。有35.31%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了宿舍一词,而在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案件的案发地就是在宿舍。在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65.12%的案件出现了“宿舍”一词。
在被告人年龄分布方面,被告人年龄为14岁至16岁的校园暴力案件涉及罪名较少,包括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在校园暴力案件中,81.02%抢劫罪的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其中以16至18周岁为主。非法拘禁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占比最少。在校园暴力案件中,16至18周岁未成年人在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案件中占比最大,呈作案年轻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