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公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盛敏教授成为了女学者仅占3.9%的“长江学者”一员。4个多月后,盛敏的名字再次出现在2017年“国家杰青”的公示名单中。
这位几乎一路“保送”“破格”,既能带兵又能打仗,科研教学两手都抓的学术战将,是出色的信通领域科学家,亦是不少西电学子心中的“学术女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盛敏教授(左)接受记者采访
寻觅最优“织网”方案
——盛敏热爱并演绎着自己独特的科研角色,留下一串精彩足迹。2000年在西电硕士毕业留校任教,2004年博士毕业并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获评博导,2009年获聘西电通信与信息系统学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0年获聘陕西省“三秦学者”,2016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总装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等。曾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奖励9项;近5年,在IEEE重要期刊及Elsevier Ad Hoc Network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获2013年IEEE ICCC的“Best Paper Award”奖……
“对待科研工作,倘若你坚持下去,就能够欣赏到那些只属于少数人的风景。无需多想结果,过程中的乐趣已经得到,因此,研究本身就是研究的回报。”
搜集“问号”的“别人家孩子”
——1975年,盛敏出生于湖南长沙,因父亲工作关系,幼时便举家迁至西安。这个在部队大院里“疯”大的湘妹子,性格里有着女孩子少有的坚毅和闯劲儿,从小就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搜集“问号”,攻克难题。盛敏正是众多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顶着“学霸”帽子从中学一路保送到研究生。
“长得跟砖头一样,这东西怎么能用来通话呢?”1993年,着迷于影视剧里“大哥大”的盛敏,为了把这个“问号”拉直,毫不犹豫选择了专业对“胃口”的西电一系,开始踏踏实实学习计算机通信理论。
硕士毕业后继续师从李建东教授读博,作为一名学术新兵,盛敏逐渐体会到了组网技术之美,并一发不可收拾,深陷其中20年。
为无线局域网插上“翅膀”
——享受克服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喜尝攻克课题酸甜苦辣。这支全国最早研究分组无线电网络的团队,将一道道难题攻破。千禧年之后,面对各种制式的无线网络烟囱式发展、协同能力差,且单一无线网络承载能力有限的局面,如何能够使无线网络承载海量业务,使效能倍增?
2008年,盛敏和团队开启了拉直“新问号”的征程。团队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网络移动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多种覆盖区域的无线局域接入,以及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的有机融合。
“这项研究无异于为无线局域网插上‘翅膀’,使网络可以随身而行。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款移动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产品中,同时还应用到了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国家重点行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4年,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在导师李建东教授带领下,团队的这项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进击”的密集无线网容量
——在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推动下,学校自2016年起,连续3年每年统筹约2亿元左右开展一流项目建设。打破学院、学科等限制,号召“揭榜挂帅”,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潜在突破性的项目。
有学校这样的一流建设理念“保驾护航”,有学校一流项目的支持,盛敏团队瞄准如何保障密集无线网络容量持续高增长的科学难题,实现了密集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的网络化有序流动,保证了网络容量持续增长。
盛敏团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内构建了全球首个“繁星”超密无线通信系统
“我们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会场——西电远望谷体育馆,构建了全球首个‘繁星’超密无线通信系统,用户可以获得‘远望繁星’但却‘身临其境’的极速无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业务体验。”
令盛敏开心的是,“繁星”系统网络能力开放、可实现业务闭环,是天然的新技术测试基地,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创新教学基地,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提供了“练兵场”。
开启“移动互联网+”教学
——正如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的预想,科研反哺教学在盛敏团队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今年6月,学校首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评选,盛敏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的《通信网络基础》课程全维度改革”项目获评一等奖。
盛敏团队开发的“EduLink-爱通联”互动教学体系
“我们利用新媒体,开发了始终在线、随时学习的‘EduLink-爱通联’互动教学体系,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教学,巧妙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盛敏口中的这项案例经验,可以应用于所有工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盛敏认为,学生不能等着老师用知识来喂自己,老师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而非“陪读者”。“聚焦提升学生素养这个核心来不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对于建设一流大学至关重要。”
跨越科研障碍的“撑杆”
——在夜以继日的攻关过程中,对盛敏而言,基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刷了朋友圈才知道原来这天是某个节日,就连自己的生日,也常常在写“本子”或者调试设备中度过。“总有人问我苦不苦,但做自己着迷的事情,又怎会觉出苦?做科研让人内心纯粹,我乐在其中。”
谈及助力自己跨越每道科研障碍的“撑杆”是什么,盛敏将其归结为“五心”——初心,既选定科研道路,就担当前行,择善而固执;用心,敏于发现细小疑点,不遗余力寻找答案;耐心,路漫漫而崎岖,欲成事则咬紧牙关,选择放弃必将无缘顶峰的“高山杜鹃”;强大内心,科研上的失败每日上演,非有强大之内心而无法振作;平常心,过程中勿念结果,顺其自然或许能结出最甜的果子。
面对很多女科学家无法回避的难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盛敏认为,好的家庭氛围是工作的助力而不是牵绊,家庭的温馨会让人更热爱生活,并时常迸发出工作的灵感。
在儿子眼中,盛敏更像一位能为网络插上隐形“翅膀”的“魔法师”,手舞执著勤勉制成的“魔杖”,在网络世界里不断探寻真理,制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