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后, 31岁的王哲鹏成功应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猪禽教研组任教。“感觉这个职业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5年后,他顺利晋升副教授,并先后获学校“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一等奖、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和陕西省微课比赛三等奖等荣誉。从高中兼职做家教到现在的高校教师,王哲鹏从心里热爱这个职业,从讲清课程疑难点到作学生专业课程的领路人,这让他很有满足感、更有成就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哲鹏
用心打磨每堂课
王哲鹏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形。头一天晚上下功夫精心准备了50张PPT,没想到,到了讲台,嘴巴不听大脑指挥,离下课还剩20分钟,所有的内容都讲完了,自己尴尬地站在课堂上不知道该说什么,紧张得连手心都出汗了。
初入职的小挫折让王哲鹏掂量出自己在教学上的“斤两”。他深知,要做一名称职的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多方学习,还要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于是,整整一个一学期,他系统听了课题组多位老师的“禽生产学”课程,学习其授课技巧,跟随高玉鹏教授多次前往现代化家禽养殖企业参观、调研,不断将所见所闻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在PPT的制作上也下足功夫,一方面按照督导和课题组老师的建议不断调整、补充内容;另一方面,为了让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帮助同学们深刻记忆教学内容,他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授课质量。此外,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王哲鹏深知,参赛的意义绝不只是争荣誉,更是一次向同仁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同时,准备比赛也是对自己授课技巧进行训练,扩充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过程。
两年精心打磨,无论是教学进程调节,还是课堂气氛把控,王哲鹏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终于可以自信十足地站在讲台。他的课堂,既有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式教学,也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既有利用多种媒体演示最新养殖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的新招,也有粉笔加黑板为重点内容“画龙点睛”的老传统。此外,通过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并形成了多种教学手段并举,以大纲内容为主线但又不局限于此的教学模式。用动科144班学生何欢的话说,王老师知识点讲述全面,深入浅出,善用启迪式教学手段,使我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透彻。
引导学生勤实践
“禽生产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理论课的必要补充,实习课在深化理论课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哲鹏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带好实习课,他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向一线技术工人学习,熟练掌握公鸡采精、雏鸡断喙、翻肛等多项生产技术,使得实习课的讲解游刃有余。以翻肛(即鉴别雏鸡性别的技术)为例,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语言描述几句话就能讲清楚。但是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常常因为不得章法、动作生涩难以成功。“实习中,王老师手把手教授我们翻肛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每位同学掌握这项技术,这样的实习收获很大。”该校动科136班学生党李苹说。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最新养殖技术,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发挥作用,王哲鹏对实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先后增加了现代化蛋、肉养殖工艺流程、蛋品分选加工、鸡舍智能环控系统等内容。在王哲鹏看来,考过即忘的教学是失败的,只有帮助同学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各自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是成功的教学。为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习环节教学,他都严格要求。曾代表学院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团体一等奖的张效禹说,参加比赛时自己刚进入大三,还未经历生产实习,需要独立完成鸡的精液采集环节。那时,王老师正准备学校讲课比赛,但每天晚上都要来到实验室手把手教我,从抚摸部位、力量到采精时机,王老师细致入微地讲解和示范。经过两周集中训练下来,手法生涩的我可以在1分钟内快速、准确完成这个环节。赛前晚上王老师特意找到我,从精练语言到上台站姿,乃至比赛态度,再次一一强调。让我参加比赛的信心更足了。
以研促教练真功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产生矛盾,出现顾此失彼的结果。王哲鹏认为,与企业紧密联系,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凝练科研方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而且对课程教学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2016年8月开始,在学院支持下,王哲鹏与略阳龙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广西金陵农牧集团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略阳乌鸡产蛋性能选育、地方鸡青脚、乌皮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等科研项目。两年来,他坚持每个月带研究生到企业开展个体生产性能测定、性状记录、选种、选配方案制定、样品采集等工作,并完成了略阳乌鸡基础群组建、系谱孵化、选配方案制定、一世代性能测定、青脚和乌皮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等工作。
在学生们眼里,王哲鹏对科研勤奋、严谨、投入。2016级硕士白云说,一次,王老师带领我们到略阳,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对2000只乌鸡的肤色、体重、冠型、胫色等外貌特征进行一一测定和记录,忙完工作,三个人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县城宾馆稍作休整,他又带领我们在凌晨五点半驱车7小时赶回学校,投入新的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6年,王哲鹏累计完成476学时理论和1152学时实习教学任务;指导18名同学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其中2人获得院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2项科创项目,其中一项获得校级三等奖。同年,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在科研上,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在《PLoS Genentics》《Poultry Science》等刊物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作为教师,年轻的王哲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深知,作为高校教师,科研有大项目,有文章产出固然值得点赞,但花一两天时间备好一节课更值得,因为教师干的就是良心活,同学们的认可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嘉奖。
责任编辑: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