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让安康中学历久弥新 - 教育培训 - 新西部教育网

根植“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让安康中学历久弥新

日期:2019-05-18 13:51:30        来源:安康日报    浏览量:

新西部教育网讯(刘锐萍 李苗苗)3月28日,安康中学千余名师生从安康出发,经过赣州、于都、瑞金、沙洲坝,最后“会师”井冈山。5天的红色研学活动,重走了长征路,虽然时间不长,却让师生们收获颇丰。

把课堂设置在户外,让45分钟内有限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课外无限延伸和拓展,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终极目标,安康中学已经探索了许多年,且成果丰硕。

而这一点,与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

优秀的思政教育传统,铭记着安康中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也使这所有着“杰出人才摇篮”美誉的高级中学,在时光交替和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在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大潮中,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与朝气。 

午后的暖阳透过窗户,洒了一地明亮。安康中学高一年级组教师办公室里,胡棋被学生团团围住,年龄上看起来像个大哥哥的他,一会儿用手比划、一会儿在书上圈圈点点,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三个班的物理老师,有些累,但很快乐,因为很享受这种被学生需要的感觉。”今年刚刚26岁的胡棋,脸上还有着大学生模样的青涩,但一谈到自己的学生和教学,老练与专业让人不禁对眼前这位年轻老师肃然起敬。

就在记者为胡棋的敬业点赞时,他真诚地说:“在安中,不止我会这样做,每个老师都如此,你随便去听一个老师的课、随便翻看一个老师的教案,随便去打听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你都会觉得他们就是你的‘榜样’,正是这种优秀的为师氛围和传承,让我觉得我应该也要做好。”

为了学生一切,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力争让优生更优,让学困生转优。在安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早已形成共识。

曾在安中担任过18年校长的徐新人说:“对学校来说,每一个学生可能只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都能走出大山,走出安康,去世界各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因此,为“安康中学”这块金字招牌的集体荣誉而奋斗,早已成为每一位安中老师的自觉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8年6月,被选为陕西省十三届党代表的政治教师包丽筠接到一个任务:作为安中的老师代表之一参加市上的赛教。赛教对于包丽筠这位任教20多年,具有副高职称且教学经验丰富的老资格教师来说,原本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那一夜,她还是失眠了。

“已经有很多年,我是年轻赛教老师的指导老师,而我这次作为选手去参赛,说实话是有压力的,这压力不止是要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展现平时45分钟课堂上的内容,更多的是我以何种心态去面对这场‘检阅’。”

准备的日子里,包丽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她告诉自己要心态清零保持空杯心理,不能用自己的老资格和旧经验来“倚老卖老”。因此她废寝忘食地练习打字速度、重新准备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教学内容、把儿子当成评委一遍遍练习……

“当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觉得赛教结果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做了一次盘点和重新整理,让我对教好我的学生更有信心了。”

对一所学校而言,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支好团队就是一方好文化。在安中,像包丽筠一样优秀的教师并不鲜见,一代代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正是安中成为百年名校的底气所在。

采访中,记者得知,安中历经两种不同时代、两种用人制度,逐渐形成了一种广纳兼收、严格选留的逾越时代和制度的用人传统。抗战时期,一批沦陷区的公教人员和大学生,随西北抗敌服务团和教育服务团先后来到安康,受聘于包括安中在内的一些中小学校任教。他们带来了新思想、新文化,学业有专长,施教有特色,恪守师道,使安中面貌为之一新,从此奠定了名校需得名师的传统基础,历届安中学子至今仍怀念那一串串难忘的名字——杨虎城将军的日语老师姚宜民、被誉为“蝶王”的全国著名女画家王冰如、广受推崇的著名书法家刘暘光等。还有老一辈的全国优秀教师谢克源、全国模范班主任刘淑丽、特级教师刘锦珊等。

如今,在良好的传统和文化积淀下,安中也涌现出了全市十佳青年周嘉斌,省级学科带头人魏新儒、 张铁军、成源、马安成,全省教书育人楷模王功斌,全省师德标兵胡承林,省级师德先进个人林青霞,全省优秀班主任钟卫庚,全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雷正发,陕西省最美女教师王玉艳、杨婧等一批中青年教育专家。

在党委书记、校长张礼俊看来,一个好老师能培养一个好学生,就会稳定一个家庭;一个学校能培养一群好学生,就会促进一个地方发展。因此,他经常幽默又不失严肃地给老师们讲:“要把工作当成谈恋爱,用心还要用情。”为此,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直是安中不懈的追求。

近年来,安中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行动跟进相结合、以老带新与以新促老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长计划”与“短安排”、“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六结合”校本培训模式,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化成长。

目前,安中已有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市教学名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能手12人,市级教学能手14人,校长张礼俊享受国务院津贴,被评为全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在安中这样一所学校任教是幸福和崇高的,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我觉得安中每个老师身上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这种情怀会迫使我们不断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包丽筠感慨地说。

至此,也许我们不难理解安中为什么会被誉为安康“杰出人才的摇篮”。为什么会连续24年荣获“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卓越奖”“高中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一个个享誉三秦的称号。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建校于1905年的安康中学,在百年的历史沉浮中,虽然几经迁址和更名,然而 “办人民群众满意学校”的初心始终未改。

作为安康地区建立最早的中学,建校110多年来,安康中学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从安中相继走出了曾永华、杨弃、张频蕃、汪武德、张永刚等不同时期在军营为国建功的将军;走出了李道品、张德运、张德庆、张德昌、许卜年、曹茂官、韩正楷等老一代知名文化教育工作者;走出了陕西省原副省长王寿森,原安康市人大主任段吾勇等行政领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大发展,安中培养了中科院副院长、院士张涛,全国100名“改革先锋”之一、深圳交易所的创始人禹国刚,全国第七届青年女科学家王红艳,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谢贤进,清华大学教授曾嵘,梅派第三代传人董飞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专家学者;近年来,向清华、北大输送了60余名优秀毕业生。如今,安康全市每年被国家“双一流”(985、211工程)高校录取的考生中,安中学生占比达30%以上。

在安中的历届领导班子看来,安中作为安康百姓的中学,它面向的不仅是各个大学,更要面对整个社会。因此这里的学生不仅要看高考成绩,还要看思想品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安中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抓得实,而且抓得早。

从1997年开始,安康中学便通过业余党校培训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身发展同家乡发展联系起来,把自身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组织“谁不说咱家乡美”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乡土文化体验,培养其“家国情怀”;开展时政微课堂分享交流活动,让国家的方针政策,民生热点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同时,借助节庆和时令,学校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和艺术节、摄影、书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时代精英和合格的现代公民。

2015年6月,高2014级7班团支部书记胡晨同学以“种子的力量 未来的梦想”网名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的留言,获得了时任安康市市长徐启方的批示。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时,胡晨很认真地说:“因为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据不完全统计,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参与助老、助学、助残、助幼等系列爱心活动达4000余人次。

“进行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副校长朱平说,“就是要让教育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我们的每项活动就有了价值。”

从2002年开始,安中以“体验式”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坚持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入农村、工厂、单位、社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研、实验室取样分析、街头数据统计、走访专家群众等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既定课题作业的同时,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初带这门课程的老师何涛说,研究性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题研究,要研究就离不开社会调查,要进行社会调查,就要走出校门和社会各种人打交道。作为十五六岁的高一年级学生,在调查时总会受到种种阻碍或拒绝,但他们很少轻言放弃,总是克服种种困难如期完成课题。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分析整合能力,更重要的一点,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创新的一种挑战。经过十七年的摸索实践,经历了从陌生到成熟,从质疑到品牌,研究性学习已形成颇具安中特色的课程模式。记者看到,一本本由学生写、写给学生的特色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涉及领域广、选题角度新、研究内容深。其中,《洗涤剂的生物降解》课题获全省研究性学习优秀奖,在全国期刊《中学生科技》上发表。

作为全省32所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之一,安中用实力走在了全省前列。因此,学校数次被评为“研究性学习课程试点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荣誉。

副校长贾正杰说,做好德育工作就是要用“几把尺子”衡量学生,让不同爱好和追求的同学,都能通过一定的平台展示自己个性化的才华,从而唤醒和影响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和成长动力,最终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胸怀理想、积极向上的人。

仲春时节,安中校园里,玉兰花虽然已经化作了春泥,但樱花、桃花开得正旺,一树树的姹紫嫣红散发出阵阵清香。位于中轴线上的成才大道让校园布局对称而协调,大道两旁以名人石像组成的文化长廊透射着浓郁的文化氛围。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群,简约而不失厚重大气。

最诗意的当属于中轴线最深处的桂园,如果说这里的青砖黛瓦、木椅石雕像一位充满故事的智者,不慌不忙地讲述着这所百年名校的成长史。那么这里的折桂厅、温故亭便像一位即将起跑的青年,充满力量和生机。他们以别样的姿态见证着安中的过去和未来。

“在安中这样一所学校,当学生是幸福的,当老师是崇高的。”见到王玮时,她刚给学生上完思政课。

曾经是安中学生,现在是安中老师的她,言语和表情里充满着对安中的热爱。“我感觉安中最大的特点是它从不急功近利、也不拔苗助长,它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让你无论走多远都想再回来。”

和王玮一样,从安中走出去的众多学子,无论后来从事什么职业,提到安中,这里都是他们最温暖的母校,最值得留恋的精神家园。

而这种留恋,既有安中留给他们的美好记忆,也有渗透在他们血液里的文化传承。

2018年12月29日,在这个即将和旧年说再见的日子,安康中学在图书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刘暘光105周年书法艺术研讨会暨刘暘光书法艺术馆开馆,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刘暘光是安康第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年时书法曾得到于右任的指点,书艺精进,是一位书法造诣极高的书法家,在安康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当今活跃在陕西书坛上的书法家。最重要的是,他也曾于1932年—1933年在陕西省立第七中学(安康中学前身)任教。

艺术馆成立当天,作家贾平凹发来贺信说: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被埋没,也是不可能被埋没的。安康中学这一做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对培养广大学生的书法兴趣,对促进和繁荣传统文化艺术,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康书法家田尔斯说,安中之所以在安康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就在于安中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懂得为安康人民保存文化,这是一种真正的大爱。

传播文化也保存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来滋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安中一直都没有缺失,更没有迟到。

在此之前,安康中学不仅建设了500余平方米的校史馆,保存着数百件包括于右任题词、邵力子捐赠的《万有文库》线装丛书在内的名人照片、文字、图片以及相关实物。还设立了全省中学最大规模的美术馆,馆内收集、保存、展览的书画作品达500余件,藏有本土作家的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作品等书籍1000余册,算得上是全省第一所具有博物馆性质的中学美术馆。

分管校园文化建设的副校长沙成说:“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贵在变化人的气质。安康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都很注重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培养人塑造人。”

在沙成看来,以文化人,其实并不抽象,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它总是以无形力量渗透在人的身上,从而在某个不经意间展现出来。

交谈中,沙校长举了一个例子:每年学生外出参加会考高考或是参加全市大型集体活动,在一群学生之中,你不用看校服,仅仅通过言行举止、精神面貌,便可以从众多学生中分辨出哪个是安中的学生,这大概就是以文化人的力量。

对此,在安中做了3年保安的李师傅也很有感触:“我之前曾经在市区的几所学校先后当过保安,无论是服饰打扮、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安中的学生留给我的印象都是最好的。”

2011年,安康中学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在评估验收会上,时任专家组组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副主任赵克礼在发言中说道:“对于这样一所学校,如果你不看她的升学成绩,你就不知道她在安康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如果你仅仅看到了的升学率,你就没有读懂她的博大精深,没有看到她在安康社会风化乃至生活习俗演进中的巨大作用。教育的成果,就是受教育者把你教给他的知识忘掉后,沉淀在他们身上的人文元素。安中的功绩在汉水两岸,在秦巴山区,在千家万户文明化不断提升的生活之中。”

这样的评价,对于不熟悉安中的人来说,也许不以为然。当你走进安康中学百年历史深处,探究过它的文化底蕴、触摸它的一砖一瓦之后,你会默然承认,这所百年名校实在是有这样的底气和资本。

而这样的底气和资本促使安中在新时代下不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给其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外延。采访结束时,记者得知,安康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投资7.4亿元、占地面积225亩、可容纳4800名初高中学生就读的安康中学高新校区,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张礼俊说:“高新校区将不断挖掘百年来所积淀的自身优势和潜力,快速实现高中教育优质资源与新区完善功能配套的融合,办成真正服务于安康地方发展和人民满意的优质公立学校。”正如安康中学大门上那副醒目的对联所言:“讲政治办优公益高中 敢担当打造三秦名校”,我们期待,这所百年名校的再次腾飞!


 

责任编辑:杨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