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
——记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建生
“送教上门,就是要把党和政府对残疾孩子的关爱传递到每一个因重度残疾无法上学的孩子家里。送教上门,就是在控辍保学。送教上门,就是在教育脱贫。送教上门,就是辛苦我一人、惠及无数残疾儿童的慈善之举。送教上门,就是要让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不管多苦多累,送教上门的路上,一个折翼天使都不能掉队!”这是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建生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2015年9月,在普通学校工作21年的刘建生转岗到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开学不久,学校为重度残疾孩子开展送教上门的工作正式启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陌生的送教上门工作,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积极参加全市特殊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学习特教专业书籍、浏览特教专业网站、向特教专业毕业的同事请教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五年来,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怀着对残疾孩子的同情和关爱,他坚守岗位,默默耕耘,爱护学生,锐意进取,尽心尽力做好送教上门工作。五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县许多镇村,长途跋涉、车辆颠簸、晕车对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不厌其烦地为残疾孩子上课也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五年来,他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送教上门工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攻坚克难 公而忘私
送教上门,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也会因此耽误自己的孩子。他承担着八个孩子的送教上门任务。这些孩子居住分散,路途遥远,每次送教上门坐公交车得好长时间,有的下车了还要步行很远的路程。有时,公交车晚点,站在公路边苦等是常事。
2017年9月的一天下午,他去横水镇何家村为一个重度自闭症的孩子奔奔送教上门。上课时,这个小男孩老是粘着爸爸,对老师讲的内容不认真听,注意力很不集中,也不说话。刘建生老师采用短课时授课、拍皮球游戏穿插的方式,竭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争取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终于露出了笑脸,逐渐配合老师的教学。不知不觉,在不厌其烦地教学中下课时间早过了。刘建生老师带着完成送教上门任务的喜悦,满身疲惫地步行到公路边,开始等公交车。一辆辆车辆从身边呼啸而过,他焦急而又有耐心地等着。两个小时过去了,天都擦黑了,他等的15路通村公交还迟迟不见踪影。刘老师心急如焚,因为自己的女儿四点多放学没人接。临行前他让女儿放学后在教室写作业,完了在门房等自己送教上门回校后接她。他挡住一辆反方向的15路公交车询问,才知道返城的15路公交车在路上抛锚,无法回城。他只好边走边打听,步行几里路后才坐上了另一辆回城的中巴车。
等他回到学校时快8点了,天已全黑了,校园里空空荡荡,女儿饿着肚子怯生生地坐在门房等他。见到他,女儿眼里噙满了泪水,委屈地说:“你去管你那特教孩子去,别管我!”刘老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宽容理解 爱护学生
无论孩子的残疾有多严重,刘建生总是对他们平等相待,格外宽容爱护。
记得他初次去华华家送教上门,在车上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几经打听,他终于来到华华家门前,华华和七十多岁的耳聋爷爷在家。他打量了一下华华,只见他八九岁光景,皮肤黝黑,衣服脏旧,手脸也脏兮兮的,一双眯缝的小眼睛茫然的盯着老师看。这是一个脑瘫男孩,伴随言语残疾,所以一直一声不响,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多可怜的孩子呀!同龄的正常孩子都上学去了,可他一个人孤独地玩耍,连个伙伴都没有。他就像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不知道寂寞,不知道烦恼,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想到这里,刘建生怜惜地拉着他的手,领他到洗脸间洗脸洗手,小花猫瞬间变干净了。他打开《实用语文》课本,开始给华华教第一课。突然,华华出其不意地伸手捏住了老师的脖子,死不松手。刘建生猝不及防,被捏得几乎窒息。他的爷爷惊慌失措,举手要打孩子。面对“突袭”,刘建生没有惊慌,没有生气,他赶紧掰开华华的手,并阻止了他的爷爷。他知道,华华长期忍受孤独,面对陌生人,突然就有了排斥反应。“没事,别打孩子,他也许怕见生人。”他和蔼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安抚他的情绪。渐渐地,孩子平静下来,不再有攻击行为了。他又打开课本,开始不厌其烦地上课。
同行的女同事后怕地说:“还是你胆子大,换成我,受到这样的攻击早吓坏了。”对孩子的宽容和理解,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对残疾孩子的同情和关爱,使他不管面对多么难教的孩子,都从不嫌弃,一视同仁,坦然接纳。
因材施教 一生一案
送教上门的学生,有言语残疾的,有精神残疾的,有肢体残疾的,有智力残疾的,残疾类别各种各样,普遍属于重度残疾。他们大都没有学习经历,学习底子很差。由于缺少玩伴,性格大都内向、孤僻,教育难度大。针对不同的孩子,刘建生尽量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力争因材施教,做到一生一案。
有一次,他去睿睿家送教上门,却发现这个言语残疾的孩子一反常态躺在被窝不起来。经询问他妈妈,才知道孩子的小舅在建筑工地不幸坠亡。睿睿跟随妈妈刚参加完舅舅葬礼回来,受到惊吓就成了这样子。他妈妈说着,不由得擦起了眼泪。刘建生唏嘘不已,对这个孩子倍感同情。他随机应变,在上课前先进行心理疏导。他坐在炕头,轻声呼唤杨思睿,用手轻抚孩子的脸颊,用带来的玩具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开始心理干预与调适。经过努力,睿睿终于转过了身,玩起了智力玩具,忘记了害怕。
波波是个肢体残疾的小男孩。他因患肌无力,双腿无法站立,终日与轮椅为伴,伴随智力残疾和言语残疾。在学校协调下,他陪县医院康复中心陈主任来到他家,详细为他检查身体,进行医教结合的送教模式。专业的检查、康复训练的建议、家庭护理知识的普及讲解,使孩子的康复更加专业,更加科学。家长非常感激,称赞这样医教结合的上门送教是雪中送炭。
丹丹属于精神残疾,但学习功底扎实,并且能在家坚持自学,同步培智教材对她来说过于简单。在送教上门中,刘建生对丹丹的学习程度进行了测试,根据智力水平为她找来了普教三年级以上教材供她学习,效果良好。
他为注意力不集中的马晓萌进行注意力训练,为下肢残疾的薛伟波按摩双腿……实践证明,在送教上门中,因材施教路子正确,一生一案效果良好。
教育扶贫 竭智尽力
教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刘建生在送教上门中积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志、扶智、心理疏导等活动,自觉把送教上门和教育脱贫紧密结合在一起。
婷婷的父亲自卑敏感,觉得在乡亲们面前抬不起头。为给女儿治病,这位坚强的汉子多年来倾其所有花费高达70多万元。刘建生被这深深的父爱感动不已,他为潘美婷爸爸详细宣传讲解国家教育脱贫政策,使家长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精神支柱。
他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睿睿、波波、丹丹家长促膝长谈,勉励他们走出自卑,乐观生活,做孩子的精神支柱,做生活的强者,同不幸命运顽强抗争。在他的感召下,睿睿父母积极配合扶贫干部,一下子养了好几头牛,不但享受国家补贴,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除了扶志,他还把送教上门工作作为给残疾孩子扶智工作的重要举措。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所包抓的送教上门的学生都有了进步。
送教上门,为刘建生的写作、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爱好写作,每次送教上门,他都把送教上门的所感所悟记在日记里。结合送教上门,他撰写的《脑瘫男孩圆了上学梦》等多篇文章被中国特殊教育论坛发表。他的小课题研究《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先后被县市教研室立项,并顺利结题。本学期他开展的《培智学校单元主题式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已经被县教研室正式立项。
罗杰斯说:“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一样美丽。”刘建生老师牢记这句名言,他坚信通过扎扎实实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这些孩子都将取得进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家长们有的要将精心刺绣的鞋垫送给他,有的要将自家种的蔬菜送他,他都婉言谢绝。他说送教上门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每次送教到了孩子家,孩子们早已望眼欲穿。每次送教结束时,孩子们对他都依依不舍。这样的场景,使他感到了送教上门工作的价值。
面对今后漫长而艰辛的上门送教之路,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不断学习送教上门工作的经验方法,通过送教上门工作给这些残疾孩子送去知识和生活技能,继续给这些残疾家庭带去温暖。迟开的花朵,同样美丽!”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