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如何短时间变成“花果园”,乡亲们说多亏了产业扶贫好政策,也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这个被乡亲们称为“摇钱树”、“主心骨”的张永刚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宝丰村位于千阳县城以北8公里处,属于山塬结合部,山地、坡地多,一条大山沟把全村分成了两半,隔沟能喊上话,见面要走老半天,全村7个村民小组,452户1531人,贫困户131户423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人多留下难,地多增收难,沟多行路难”是宝丰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千阳县张家塬镇政府师晓波介绍,当时,正值县上号召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支部书记锻炼,时任张家塬镇副书记的张永刚主动申请到宝丰村任职,从此,他成了宝丰村的一员。
面对全村400多户上千口人的烂摊子和群众的质疑,张永刚毫无退缩,积极开展工作,走访群众、问计于民,组织党员干部献计献策。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永刚发挥专业特长,反复调研发现宝丰村的土壤酸碱比例、坡地和光照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苹果,矮砧苹果结果早,产量高,效益高,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决定带领群众发展矮砧苹果产业,走产业脱贫的路子。
种植苹果的消息一传开,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群众说“之前也种过苹果,种了挖,挖了又种,还不是一样穷。”,也有技术人员劝他说:“农民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种不出矮砧苹果”。张永刚铁定心要种苹果,他坚定的对乡亲们说:“企业能种出来,我们也能种出来,没有资金,我来想办法,没有技术,我来教,我一定要在宝丰村种出矮砧苹果”。张永刚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带领村组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最终成立了宝丰村苹果种植技术队伍。
张永刚以宝丰村争创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为契机,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建立了“党支部谋划+合作社实施+贫困户搭载+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苹果建园、育苗、技术培训,建立实行“4321”利益联接机制;利用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补助资金培育国际领先的脱毒自根砧苹果苗木25万余株,现已售于省苗木中心,实现净收入200万元;同时村集体组织流转228亩土地,搭载131户贫困户新建矮砧苹果示范园,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截止目前全村累计建成苹果园2631亩,占耕地面积的62.7%。2017年底宝丰村全村11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整村摘帽。宝丰村荣获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称号。
如今,走进宝丰村,新修的跨沟公路,休闲广场,路灯亮了,环境美了,群众生活变样了,宝丰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