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初春时节,勤劳质朴的西府农民依旧在地里忙碌着,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市岐山县雍川镇宣旗营村的苗木花卉田里,这番热火的干活场面似乎让人忘记了天气的寒冷。
“得赶紧挖树苗,客商的车还等着呢。今年的苗木供不应求。村里的股份合作社有盼头的很。”村里的老书记袁占绪看着忙碌的干活人群甚是欣慰。
正月刚过,岐山大地正在热火朝天地围绕“三变”改革努力探索着,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探索破解“空心村”的难题。当地干部群众正在持续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变”改革,让农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入企入社得股金、进地务工得薪金”,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正在努力探索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雍川镇宣旗营村因盛产岐山当地手工制作空心挂面,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挂面村”,如今种植的3500多亩苗木花卉让这个村又一次成了“明星村”。
“三变”改革实施以来,这里是宝鸡市“三变”改革的示范村。宣旗营村探索出来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特色产业+贫困户”模式,得到了省市各级部门的肯定,陕西省、宝鸡市“三变”改革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在“三变”改革中岐山县雍川镇宣旗营村引进、新办6个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土地资源,开展深度融合发展,仅劳务收入一项就达到15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882元。
该村村支书袁红权告诉记者:“三变改革以来村里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首先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更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更强了,村民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足了,村子的发展更有后劲了。”
王宝英是雍川镇宣旗营村四组的一名贫困群众,今年65岁的她在当地农村只能算一名弱劳力。如今,她在村里股份经济合作社中打工,参与合作社的苗木管理,每年打工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左右,而且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
“村股份合作社吸收了40多名像王宝英这样的贫困户在这里打工,平均每人的每年打工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老书记袁占绪告诉记者,合作社股份分成了成员股、扶贫股、土地股、资金股。每个村民可享受到1股的成员股,贫困户可额外再享受1.5股的扶贫股,到合作社分红时贫困群众的脱贫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把农村的‘三变’改革与当下的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用‘三变’改革引领脱贫攻坚,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举措确保致富路上,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落下。这是岐山在‘三变’改革中探索出来的做法。”对于“三变”改革,岐山主管农业和扶贫的副县长薛占斌感触颇深。
因地制宜,是岐山“三变”改革中另外一个亮点。在岐山县东部的益店镇宋村,两千多亩富硒小麦正在茁壮成长,几个月后这批富硒小麦收成预计可实现产值600万元。同时该村为了提高富硒小麦的附加值专门注册“周易”牌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面粉商标,年产富硒面粉7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
岐山县益店镇副镇长崔小丽告诉记者,在2016年该村引进浙商投资500万元,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富硒小麦研究技术,以扶贫助农政策为支撑,动员广大群众流转入股土地2000亩,打造岐山富硒小麦生产基地;以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入股为引领,发动群众现金入股10万元,吸纳股民2349 人,发放股金证619本;选举产生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成员7名、监事会成员5名、股民代表40名,形成了“企业投资+技术支撑+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的利益互联体。
据益店镇镇长张亚斌介绍,下一步益店镇将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充分、突出“产业+龙头+扶贫”的内涵,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同时,增强基层党支部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增强村集体经济。
充分利用在外成功人士的带动作用,推动“三变”改革深入推进是枣林镇神差村探索出来的新模式。